說到新聞app,我想到今日頭條,跟UC新聞這些產品,這兩個我以前都用過,但是我發現這類產品會根據我們的愛好,經常提供我們喜歡的相關新聞給我們看。我經常是看完一條相關的,又會出現另一條相關的新聞,應接不暇。
持續的新聞讓我大腦保持著高的思想刺激,并不斷追逐熱點,但是我卻靜不下心來獨立思考。
社交類app,如微博,朋友圈的存在,其載體限制著字數輸入,我在觀看他人的朋友圈時,喜歡看著較短的文字內容,但是偶爾出現鏈接到一些長文字的文章時,不管其內容好壞,我都是看了沒多久就會厭煩,就會直接拉到最后去看結論。我失去了長期閱讀的能力,而這能力又影響著我長期思考的能力。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和菜頭曾經發布了一個告別微博的聲明,他覺得微博減少了他深度閱讀的興趣,為了讓自己不自絕于書本,他決定戒網讀書去了。
獨立思考往往是長期思考帶來的。在想清楚這一點之后,我也為了讓自己回歸閱讀書籍帶來的樂趣,我放棄了刷朋友圈和刷微博。
新聞以及社交類app,帶來了碎片化問題,碎片化的閱讀引發碎片化的思考,這看似無害,但長期下去,一個人的思維模式養成了這樣的路徑依賴,那么他在分析事情時,就容易思考不夠深入,短期思考會傷害到獨立思考,甚至我們自己認為的獨立思考后的選擇,可能是受到文字信息暗示時做出的選擇。
經上分析,我認為新聞以及社交類app會影響到個人的長期思考,進而影響到個人的獨立思考,造成其思想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