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寶寶冷不冷,到底該摸哪里?? ? ?
判斷寶寶冷不冷,該不該添加衣物,許多家長的習慣是摸手。其實,這樣的判斷方法并不完全正確!
因為,嬰幼兒的手腳末端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所以有時候衣服雖然穿了很多,身體都冒汗了,但是手腳卻是冰涼的!
對此,許多兒科醫(yī)生也解釋過!
問:冬天給寶寶穿好多衣服怎么手還是冰的,是穿不夠還是什么?
1孩子的心臟力量相對較弱,每次泵血后到達四肢末端的血量很少,我們就會感覺孩子的手腳比較冷。只要家長摸著孩子的頸部溫暖,就不用擔心。
2孩子冷不冷不以手腳涼為標準,因為小兒心臓博出的力量較弱,未稍血循環(huán)較差,所以手腳發(fā)涼,其實中心溫度并不低,家長盲目給孩子多穿衣服反而不利于孩子自身調節(jié)體溫反而容易生病。
正確的判斷方法應該是摸頸背部。
判斷孩子穿的是否合適別摸手,而要將手伸入寶寶的后衣領,摸一摸后頸和上背心處,左右橫掃一下。如果:
皮膚溫暖,那么表示穿衣合適;
皮膚發(fā)燙有濕潤感,那么表示穿多了;
皮膚發(fā)涼,那么表示要加衣了!
是不是做到這個穿衣起點標準就OK了?No!No!No!冷暖是一個很個性化的感官,不能每一個人都公式化衡量。所以,在做好穿衣起點標準后,樹媽再教大家一個“一指神功”,可以更精準的衡量孩子的寒熱。
家長衡量孩子冷暖不應該從手腳感覺,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上背心
天冷了,該如何給寶寶穿衣?? ? ?
讓孩子不冷不熱,穿得舒適是我們的目標。
網上流傳的溫度穿衣法,相信大部分寶媽都記不住。所以,給孩子穿衣,還得靠經驗+科學。
給個簡單易行的穿衣原則:
還不會走路的寶寶,活動量大,代謝低,體溫相對會低一些,可以比媽媽多穿一件。
已經學步的兒童又或者是學齡兒童,穿衣的標準可以和媽媽一樣,又或者少穿一件。
兒科醫(yī)生也是這么說的:
3寶寶晚上睡覺以穿“少蓋多好”為好。蓋被和大人差不多。白天穿衣,可稍微比成人少一些。
4孩子穿衣與成人一樣或多一件衣服,千萬別多穿,孩子愛活動,出汗多,你們想一想他們多難受呀!
但要注意,并不是完全按照這個標準就ok,人體對冷暖的判斷有個體區(qū)別,所以還是可以結合“摸頸背部”來判斷哦。
其實,老人家也是很疼愛自己的孫子孫女的,大家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寶寶好,少點爭吵,多點擺事實講道理,科學愛孩子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