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給娃英語啟蒙了小半年,2017年伊始,忽然想明白一個問題,單單給娃啟蒙,自己不學習,對于我而言,漸漸的英語啟蒙肯定會變成豆腐渣工程,再加上自己現在蹩腳的英語水平,啟蒙這件“小事兒”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所以,2017年,我給自己立了個小目標,就是重新拾起英語學習。
那么怎么學習呢?學到什么程度呢?背單詞、考級、磨耳朵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機緣巧合,我在kindle上看到了奶爸的這本《把你的英語用起來》,客觀的說,這其實是一本比較“功利”的書,說他功利,是因為其中就是簡單粗暴的告訴了你拿什么材料去學,怎么學,每個階段學多久,甚至連每天聽力聽幾遍,跟讀幾遍,看原版書每頁查幾個單詞這樣的小細節都在書中詳細給出,當然,其中也不乏各種煽動性極強的語言,這可能是很多語言學習指導類書籍的通病吧。不過,“功利性”的好處在于可以讓非專業的英語學習者迅速敲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并且使用較為科學的學習材料,避免了學習之初走彎路,弊端呢,我的看法是過于細致的學習指導,可能會讓大家在執行學習計劃的時候太過死板,忽略了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變通。當然,任何方法是否有效,堅持下去,才能得出客觀的評價,如果沒有行動,其他都只能是紙上談兵了,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奶爸的方法和我的感受。
1. 語言學習的基本理論和誤區
Dr. Krashen的部分理論:(1)input輸入假說:英文學習的根本在于input輸入,缺乏輸入就不可能學好任何一門外語;(2)i+1理論:可理解性輸入假說,在你認同輸入假說的基礎上,進行輸入練習時,一定要遵守i+1的原則,“i”即你現在的水平,“1”即比你現在稍微高一點點的難度;(3)narrow input假說:輸入的材料類型和難度級別在一定時間內相對要狹窄,只輸入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可以把熟悉的語言知識以不同的模式快速熟悉起來。(4)情緒機制:學習的材料和環境應該是有趣的、輕松自如的,才能實現效果的最大化。
奶爸認為英語學習存在的誤區:(1)以背單詞為核心;(2)語法無用論或語感重要論;(3)口語萬能至上論;(4)口音純正標準論;(5)聽力應當只聽標準音;(6)學英文背誦短文很有用;(7)考試考證至上論
上述三條理論在幼兒英語啟蒙的過程中也經常被提及,對于成人的英語學習也一樣適用,我覺得語言學習理論這種東西,對于非專業的英語學習者而言,就是一把尺,在自己選擇英語學習材料的時候,與該理論進行比對,符合上述理論的,就可以拿來使用,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為了追求奶爸提供的材料(尤其是其提供的很多材料已經成為“絕版”)而無端消耗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至于奶爸提出的英語學習的誤區,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都或多或少的中槍過,因為我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是把他當做了一門功課,而不是當成了一門語言,語言是用來干嘛的?是用來交流的,這種交流包括口頭的和書面的,對比我們說母語的時候,如果是只背會了華麗的辭藻、說話寫作顛三倒四、只會說不會寫、平時交流全靠標準的普通話、幾乎聽不懂除了標準普通話之外的方言、從背課文中學說話、通過參加普通話考試才習得母語?想必如果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有人這么習得母語,還是挺奇怪的吧,可能有些比喻不是很恰當,但還是可以看出,上述英語學習的誤區還是的確存在的。
2. 透析法大戰播講類材料
何為透析法?透析法的原理就是用你的大腦對英文材料中的生詞用法等語言知識進行濾膜分析,以電子詞典為工具,定量的析出語言知識,在提供詞匯量的同時,輕松培養對英文的熟悉感,達到輕松自如隨心所欲的境界。
學習材料的選用:播講類材料。播講類材料是指那些配有講解性語言或者文字的英文學習材料,這些材料,既給了你口頭模仿練習的材料,又講解了知識點,教會了你應該怎么用,而不是機械地模仿和背誦,兩者結合,效率最高,效果最佳。
透析法是個挺新穎的詞兒,不過細細想來,其實就是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學習單詞、語法等另一種說法,當然,奶爸在這個章節采用分級通關的方式,每個級別都推薦了相應的英語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不過幾乎每個級別都包含了以下幾個環節:(1)英語發音問題;(2)對播講類材料的反復聽、反復跟讀(看文本跟讀、不看文本跟讀、一口氣跟讀);(3)采用艾賓浩斯復習表格,實時監控學習進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自身的英語水平尋找相應的級別通關打怪。
這部分中奶爸提供了很多優秀的播講類材料,不過就是很多英語材料都不是十分容易找到,時效性也不是不好,之前被朋友安利了一款APP,開言英語,也是類似的播講類材料,提供很多主題,而且每部分主題都有分不同的難度級別,我覺得還不錯,大家可以作為一個補充吧(我是打算作為我的主攻播講類材料的)。
3. 透析法大戰英文原著
如何選擇英文原著?遵循以下原則:(1)英文原著主要是指以英語為母語人士的文字著作,也包括了其他語種著作的英譯版,不包括簡寫版和中英對照版;(2)生詞量:看首萬詞不重復詞數;(3)藍思值:句子復雜程度的科學測算;(4)興趣為優先。
透析法讀英文原著:(1)核心操作:每2頁查一個生詞;(2)抓住原著大意;(3)7天計劃:每天40頁,堅持7天。
這部分中奶爸提到了在使用透析法讀英文原著時要嚴格控制查單詞的數量,并把握原著的大意,這讓我想起了博士期間閱讀英文文獻的狀態,一般如果處在良好的閱讀狀態時候,我一般都很少查生詞的,偶爾遇到影響論文關鍵結論的時候,會簡單查一下,但論文大意都了然于胸,相反的,如果處在糟糕的閱讀狀態的時候,往往是幾乎每個生詞我都進行了標注,但是整個論文大意卻是支離破碎的,根本形不成系統,往往是一篇論文充其量只有前言部分進行了閱讀,就沒有了下文了。這種體驗遷移到閱讀英文原著上,我想給人的感覺應該是一樣的。另外,這部分還給出了十分具體,但在我看來還是挺虐的一個讀英文原著的7天計劃,因為之前也沒有堅持讀英文原著的經歷,所以我對這種方法能對英語水平的提升起到多大的作用還是不確定的,不過,如果真的是照著這個7天計劃嚴格執行,選一本自己感興趣并且熟悉題材的小說,的確是保證這個計劃嚴格執行的必備條件,所以我暫時為自己選了哈利波特系列,哈哈,用熟悉的內容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不失為一種特別的體驗吧。
讀到這里,我已經對自己2017年的英語學習計劃有了一個初步的框架,不過再完美的計劃,沒有開頭都是百搭,再拙劣的計劃,堅持下去,也會有所收獲,所以……
2017,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