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的80后們,不管是早婚還是晚婚,基本都已為人父母。
我想,80后的父母和我們的父母輩有很大的區別,其中之一就是富養孩子。
我的一位同事說,他小時候特別想要各式各樣的玩具,可是家庭條件有限,家里也只有有限的玩具。現在女兒2歲多以后,恨不得天天給她買玩具。
另一位朋友的孩子4歲,正是需索無度的年紀,幾乎看到什么都要買,她也幾乎是樣樣都答應。有人在質疑的時候,她常常說,自己小時候想要什么都買不起,現在想補償給女兒的童年。
……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的外甥女2歲半左右,懵懵懂懂剛開始看懂動畫片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買各種各樣的繪本。一直有一點小小的私心,希望她喜歡閱讀,享受閱讀,還因為我的童年想讀卻沒有。
一開始,我并不知道孩子該看什么樣的書,于是就去當當網童書榜找,覺得前幾名的總應該是保險的。
結果卻不盡人意,我第一次買的書,一整套10幾本,她并不感興趣,只是當玩具玩一會兒,就索然無味了。
后來,又買了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繪本,圖多字少,才中了她的意,天天開始吵著要聽媽媽講故事。
沿著這個路子,我又買了很多,大多她都很喜歡。
大概小孩子三四歲是語言能力爆發的年紀,在一頁畫著二三十只小雞的書中,她一眼就能看到這只小雞滿頭大汗,那只小雞開心的笑,還有一只怎么那么生氣呢?我很感慨孩子這么敏銳的觀察能力,我作為一個司空見慣的大人,念完那頁的字以后就要翻過去了。
今年,我的外甥女在翻開書的一剎那,下意識地模仿圖片中小動物的表情,惟妙惟肖,看完圖片,自己意識里已經有一個她自己理解的故事版本。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手機在慢慢吞噬著孩子的時間。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場景。年輕的媽媽在自己想要看電視或者做家務的時候,給孩子扔一個手機,孩子就能安安靜靜地呆幾個小時,換得少許屬于自己的時間。
長此一來,孩子對玩手機輕車熟路,觸類旁通,根本不需要大人教。
有了吸引視覺又不需要動腦的動畫片,誰還會想起角落里的故事書呢。
前段時間,看了一則新聞,大體內容是讓一些不同的孩子畫畫。結果發現,長期看動畫片的孩子畫的圖驚人的相似,而喜歡閱讀的孩子畫的則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這個結果,令很多朋友深思,我們該去怎么給孩子精神喂養?
關掉手機,陪孩子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