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旅行終于在這個夏天的七月坐上了出發的火車,前往北方火熱的閑暇世界,那個被海風咸咸地刮著的紅房屋叢,那個我愛了很久的城市,青島。
我其實對外面的世界都是很愛很愛的,因為遠方包含了看不見的詩意,幻想中的精彩,沒有現實的茍且,全是逃離的夢幻。但是旅行就是這樣,即使明明知道,也許看見了切切實實的遠方,你的夢總會打碎一點點,卻還是義無反顧地往那個方向前進。因為再差的遠方,也有必須前去一次的意義。
青島南部沿海地帶充滿了異域風情,殖民地的歷史抹去不了,也無需隱藏。走在青島的街道上,有一種走在歐洲街道的感覺,雖然我們中式建筑美麗非凡,魅力無限,但是,原汁原味的庭院建筑,早已不見其蹤跡,想要活在山水之間花香鳥語之中的心愿估計難以實現,所以寧愿在此刻假裝看到的是真正的歐式建筑群。那些每個窗前擺放的花盆總是讓人想起,季羨林老先生寫的那篇美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之所以跟很容易地想起來,是因為一篇美文的價值不僅是語言美,更是在其中蘊含了我們想要的追求,也許是一種感覺,也許是一種營造的現實目標。人們總是覺得大城市的建筑高聳入云嘆為觀止卻又冰冷無情,充滿隔閡。高大的玻璃窗在你需要查看外觀的時候不停地在各個大街出現,它照見了你明麗的面龐,也照出了你眼神的空洞,內心的茫然。城市的美,應當是一種隨意的舒適,身心的交融。所以,紅紅的屋頂,明亮的顏色,綠綠的樹林在房屋之間穿梭,再加上咸咸的海風吹來,身邊的人慢慢的在你身邊穿梭,你覺得你才來了一個小時,卻好像已然在這里呆了一天,一個月。時光像被拉長了一樣,你逃離了在城市生活的緊張感,那種像被什么東西在后面追趕一樣只能拼命向前的難受沒有了,對生活的向往,對明天的期待,一切都回來了。
所謂的生活,好像在這里有了具象的意義。
你甚至想到,就在這里生活吧,我要求的不多,就只有一間房子也好,能夠有充斥眼球的綠意,明亮的陽光,紅紅的圍墻,色彩繽紛的墻壁,無處不在的海風,還有那永遠新鮮跳動的海鮮。就這樣,也挺好!
其實從前你不是這樣想的,這樣的想法又怎會是年輕朝氣的你會有的。所謂青春,不正是用來奮斗的嗎?
所以你才會一次又一次離家越來越遠,一次又一次的走向那些所謂的目的地,你租住在狹小的房間里,每天趕著時間吃著流水線上沒有投入一點感情生產出來的飯菜,領導說加班,你默默地取消了所有的計劃。這就是你的生活,你用“年輕”這兩個字一遍一遍勸服自己,所有的奮斗都長著同一張臉,你又有什么貪心,你又有什么不可以?
青島再美,日子再悠閑,時光再綿長,你卻并不能拋卻所有,來一次肆無忌憚的青春,不是嗎?
我們會愛上的永遠只是遠離你自己的新鮮感。
我們不再愛了,是因為時間久了,新鮮背后的不美好總會出現。
就像青島的街道,不知道在哪一處,你就會崴腳。
我們最初會愛上青島,是因為它的美,它的悠閑從容,它的與世無爭。我們最后會覺得這份愛有瑕疵,卻仍然是因為它的美,它的悠閑從容,它的與世無爭。
這是所有理想與現實無法調解的矛盾。
就像曾經大學畢業那年,你以為上了大學,你就可以逃離生活了十幾年的小村莊一樣,你以為你獲得了一次新生。但其實不久之后你就會發現,過去的十幾年已然在你身上刻下了不可更改的痕跡。你的思想,你的性格,你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改變。
但是你仍然堅持,畢業后的去向宛如你的第二次新生。你會選擇去北京,去上海,去深圳,去電視上那些所謂的成就夢想的地方。但真的,夢想是什么。你也許從未好好想過。也許想過。但卻未發覺,那不過是你跟隨著別人的你的夢想。
從前我們會認為,人這一生真的很長,幾十年呀,可是自從大學一畢業,真的去靠自己雙手打拼的時候,時間突然變得像長了腳一樣,飛速前進。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你發現生活的真相來得太快,你還未能好好長大,就要被迫接受。
慢慢的,你就會以為,那些所謂的遠方,是不是就是真的不一樣?
但其實,沒有什么不一樣。關鍵在于,你想要什么,你知不知道。
你走在北京的街道上,街道寬得讓你閉著眼也不怕撞到人身上,可是就是那么奇怪,越是寬大,你越是覺得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那樣遠,相反你卻懷念起家長的彎彎小路。在社會中生存的人,若是覺得疏離,恐怕對人生也會有點懷疑。
無論你在哪里,結局都是一樣。只要不懂你自己真正想要的,你就會以為遠方的總是美的。習慣匆忙,就向往閑適;習慣分秒必爭,就愛上一杯咖啡的時光;習慣一座城,一個小時,一個月,足以;但愛上一種生活,有時卻要一生!
遠方,終究只是遠方。它可以去,可以在它的歲月之中住上幾晚,但終究是要用來遺忘的。就像愛一個人,白玫瑰是你的現實,紅玫瑰雖美,但卻不能日日想著,否則,白只會越加慘淡,紅也不會紅過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