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大部分農村家庭過年肯定少不了殺豬,而豬,肯定就不止只有肉能吃,而豬下水的門門道道,你知道嗎?城里的小伙伴,鹵煮的原材料就是豬下水,又怎么能辨別好的豬下水或者用豬下水做的鹵煮呢?
豬下水分類有很多,在豬下水之外,還有羊下水、牛下水。具體的下水就是說的動物內臟,其實現在也有很多人可能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吃過,像蔥爆大腸、夫妻肺片、口條都是用豬下水做的。而在古代,豬下水是上到帝王,下到乞丐都是沒人吃的,因為內臟拿出來的時候非常臟,味道特別大,一開始古代是不知道怎么處理那股味道,久而久之,豬下水就被古代給嫌棄了。在古代,那肯定是有窮人吃過豬下水的,不過腥味太大,沒幾個人能受得了,而且若是處理不干凈,會導致細菌滋生,導致瘟疫。據野史記載,這種情況到清朝初期才慢慢好轉,當時還因為豬下水,發生了幾場不小的瘟疫。大家都知道,清朝是從明朝過度而來,而這種過度,肯定不是不瘟不火的說一句“你毀滅了,我上位了”就能實現的。常年征戰,百姓的糧食基本上都被收刮而去征為軍糧,而天災在古代從來就不會太少,導致了一個恐怖的“人吃人”現象。
? ? ? 在當時河南所在地的郡城一個姓巨的官員,看不下去,整日思考如何讓百姓能撐過漫長的冬季,每天就在外面逛了又逛,有一天,他看見從殺豬場里走出五六輛馬車,里面裝了不少東西,味道及大。他問了問馬夫,才知道有豬下水這種東西,而他思考的是,如果味道能去掉,那百姓能不能靠這些豬下水渡過冬天呢?這個縣長為此而專門調查了一翻,結果說明可行,又為此專門去各大餐館學習怎么去味,后來呢,這個姓巨的官員,花了數十道工序,味道終于減少了不少,至少還能吃下去。當地的百姓,靠豬下水度過了那個戰亂紛飛,糧食急缺的季節。完美的體現了中華五千年的底蘊,啥都能吃、做的好吃就是最主要的代表。
雖然現代的鹵煮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還是有些不良商家,為了節約成本,快速制作。用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激素和添加劑。更有甚者,直接從原材料下手,從養豬場購買那些得豬瘟的死豬、病死豬。而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吃了這些有問題的鹵煮,各種病狀層出不窮,不孕不育,癌癥等等癥狀,成功的推動了中國醫學界成為國產GDP的第三大產值。
看到這五種特征的鹵煮,繞路走就對了!
1、人工色素
? 正常的鹵煮一般都是深紅色,各地不同的做法顏色會不一樣,要是鹵煮呈現的是鮮紅或者透白的那肯定就是小作坊加了人工色素,而人工色素,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力降低,里面也有致癌物質。現在可能看起來正常,但是當年紀一大,免疫力降低的時候,這些潛在的危險就會出現。所以,大家購買的時候,眼睛一定要擦亮。
2、糖精鈉
大部分正常鹵味入口是帶一點微甜的,而有些不良商家買的死豬、瘟豬、病豬中,豬肉因為受到細菌的感染,已經不新鮮,肉中細微的甜度已經消失殆盡了。商家為了鹵煮讓人覺得正常,常常會在鹵煮中添加糖精鈉,保持鹵煮中細微的甜度。所以大家購買的時候可以提出嘗一下,食物的細節變化,味覺會很實誠的告訴你。
3、抗結劑
商家原材料如果來的不正當,是病豬,瘟豬這一類的話,存儲肯定也不會用正規的存儲,多半會堆在小廠庫中。為了防止本身就帶有病菌豬的內臟再進一步變壞,會在原材料里面添加大量的抗結劑。而抗結劑,是國家明文規定禁止使用在食物中的,里面有大量的致癌物。而辨別的方法也很簡單,用白酒在鹵煮上滴上一滴,如果是出現黃色的泡沫,那就沒錯了,添加的越多,泡沫就會越多。
4、防腐劑
防腐劑其實在我國,大部分食物都會有,國家法律也是規定了不能超出那個量就行,但是,能用病豬、瘟豬的內臟做出鹵煮的商家,會在乎這個么?而且在原材料的存儲上,本身就是細菌遍布的內臟,如果不用大量的防腐劑,那存儲也是一個空談了,而防腐劑辨別的話,聞一下,防腐劑的味道略微刺鼻,商家會用大量佐料掩蓋這種味道,但是再怎么掩蓋,還是會有味道的。
5、谷氨酸鈉
谷氨酸鈉在肉食品中最主要是起到跳味的作用,而病豬、瘟豬里的豬下水,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佐料來進行翻炒,別說是賣給消費者了? 商家自己怕聞到就要吐,而谷氨酸鈉在做鹵煮中的調味,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商家放的不可能只有一點點,不然也壓不住鹵煮本身細菌滋生的味道,而這個谷氨酸鈉,吃多了絕對就是對健康的一種侵害。小孩子吃多了,還會對身體的發育。而在生活中又如何辨別呢?其實很簡單,正宗的鹵煮對佐料的挑選都是很常見的蔥蒜之類的,如果味道太過鮮美,那就有很大的可能加了這種常見的添加劑。
希望我的分享對大家有用,在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闔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