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午穿上塑膠鞋,在把三輪車送給姑奶奶后,便和媽媽一起下田,補林姨的插秧機未曾插到空閑地上的秧苗。這也許是這機器唯一不足人力之處了。如今單純的靠人力插秧已沒幾家、沒幾人愿意做了。太累,不賺錢。四畝地,不計化肥、農藥和連續幾天的勞力成本輸出,最后農民所收獲到的金額也只有3000多塊錢。
今天的光線不是很刺眼,云朵大塊大塊的鋪在天上。秧田里的水是從河里引進溝渠,再從溝渠放進來的。蹲在身來,你能清楚地看見河里的一些浮游植物疏疏落落、或沉或浮地分散在淤泥地里。這淤泥是耕田機師傅忙活了半天,不斷地在從溝渠放出的水上,用他的機器翻滾秸稈,讓秸稈沉入土和水的混合物中,最后以一種新的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土地風貌呈現出來的結果。“麥秸不是無情物,養育淤泥更護稻。”
我下田手抓了把秧苗,也許是在淤泥中泡久了,手上有種苔蘚的味道。說實話,我根本還不會插秧,所以在我嘗試著插了兩行地后,就被媽媽罵了,說我干的活和奶奶一樣粗。奶奶不會插秧的原因是這活之前都是爺爺幫她做的,我不會插秧的原因是因為這活之前都是媽媽做的。我不服氣,繼續插秧,結果歪歪扭扭,跟我的字一樣丑。幫忙不行倒添亂。媽媽說你還是先站著,幫我把秧拿到塑料桶里,我補完了你就遞送給我,省我拿的時間。我說好。
媽媽這幾年是曬黑了,開出租車曬人,下地干活也曬人。爸爸給寄的護膚品她雖然有時也涂涂抹抹,但她臉上流的汗水,工作和干活的時間都足夠蓋過這護膚品的作用。我站在田埂上,感覺到迎面來的光線越漸明亮,知道這是太陽要出來了,有些淤泥的表面都亮了些,時不時有幾只小青蛙從泥口鉆出,再跳入田邊一排水塘。我繼續看著媽媽干活,太陽越加鉆出厚厚的云塊。秧苗地上的水晃蕩,于是,水中也有了一個透亮的太陽。
201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