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位可愛的外漢學生從意大利回來了,今天是自圣誕節后的第一堂課。上午10點,準時抵達Simona和Ale的家,一進門他們就興奮地跟我講回意大利過圣誕節發生的事情,還給我帶了一盒巧克力。
一番寒暄過后,我們開始上課。課程結束后,Simona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歐洲地圖,開始跟我講解拉丁語是如何演變的。在他們回意大利之前,有一次我們聊到語言的演變,Simona興奮地跟我講起了她在大學的時候讀到一本書上的內容,然后拿出一張A4紙,邊畫邊滔滔不絕地跟我講語言的發展史。她說等回到意大利要把那本書找出來帶回來給我看看。但是這次回去,怎么也找不到那本書了。但是為了兌現之前的承諾,所以她特地打印了一張歐洲地圖并重新在上面做了標注。
據說,古拉丁語里有一個單詞叫magis,意思為“更多”,語言一路傳播到了西班牙,這個單詞就變成了más。 而近代拉丁語的“更多”叫做"plus", 這個單詞傳到了意大利變成了piú, 到了法國變成了plus。Simona想借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很多歐洲國家現在的語言都受當時拉丁語的影響。因為傳播的路線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地方沿用不同的語言。她說,當年在讀大學的時候,這個故事給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我非常羨慕地理和歷史好的人,給人一種知識淵博的感覺。從小我的地理和歷史就不太好,之前我一直覺得是我自己的問題。但是,在我留學期間,我突然發現上課的時候老師在問到地理或者歷史方面的問題時,歐洲學生普遍要比亞洲學生了解得多。后來我自己也想過這個問題,除了在學生時代課外書看得少,輸入少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不得不提,當年我們讀書的時候是分主課和副課的,除了語數外,其他都是副課。更別提在臨近考試的時候,那些副課都會莫名其妙地被主課占了去。真希望現代的教育已不存在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