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談丟書

今年夏天到來時,我終于決定把手頭的書淘汰掉一批。

以前絕對不會想到丟書,甚至認為丟書的同時簡直就是在丟人。因為那時覺得:首先,愛書人不應該有丟書的想法,所有的書都是智慧的結晶;何況,我一直認為,書可以傳代,給孩子一本好書,總是好過自以為是的說教。

但自從孩子進入閱讀期,我的想法遭到了挑戰。

其實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你為孩子精心挑選的書他不看,你覺得適合孩子讀的書他沒興趣,你認為感動過你的書感動不了孩子,你在滿心歡喜地推薦給孩子這書有多么經典有多么精彩時孩子是無動于衷的。我也是。面對我親手打造的至少對閱讀有興趣的孩子,面對三歲能背《增廣賢文》五歲能寫日記七歲讀《聲律啟蒙》并有了不少文章發表的孩子,與我的閱讀愛好如此接近的孩子,她對滿書架的書直接說不。而且還嘲笑我抱著故紙堆不放然后買了新書來引誘我。

我挫敗地看著滿書架的書,偶爾,自己也重溫一下,但確實發現,曾經承載著我瞬間感動的書,很多不再讓我沉浸。除了一些公認的經典。

原來,書也是要迭代的。

不僅如此,我慢慢發現,知識更新已經深入人心的今天,還在抱著舊體系拒絕擁抱新書新思想,無疑會加重自己的暮氣。

我是一個在工作中被迫不停讀新書,否定舊知識的人。我們的教材無論從體系還是觀念還是關注點都已經歷經數變,這期間,不讀新書意味著連課都不會上。不知不覺,我養成了隔幾年推翻自己舊思維體系的習慣。

這雖然很讓人不舒服,但是我們實在早已跨入知識迭代更新速度加快的時代。保守估計,每隔七年,知識就會大換血一次。如果仍然覺得曾經的美好不容動搖,其實是偏執了——從比例上說,在人類歷史上能留下來的經典應該不超過百之一二。那么,經典以外的書未必就需要留在自己手上死循環。

其實我終于想丟書還因為參加了一個讀書社團。社團里一直有人進行自愿圖書漂流。愛書人自然會有,感覺上讓書流動起來比被自己打入冷宮更合適一點。那天我打包了一堆書去時有好幾個書友已經等著了,等我介紹了那些書的內容時,畢竟有好幾個人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所以,丟書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只要找到合理的方式和去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