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交給未來

“人生就應該是快樂的,要抓住每一天,孩子們。讓你們的生活變得非凡起來。”《死亡詩社》

每個人來到這世間都要經歷從出生長大老去到死去的過程。結果是會這么死去,結果都是會從我們身邊消失的人們。為什么那么掙扎堅持戰爭拼死地活著呢?站遠一點看,人的生命有時候讓人覺得寒心空虛,可是看到電影《滾蛋吧,腫瘤君!》里的熊頓你會明白神馬才叫“痛并快樂著”。即便身處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也一樣可以對著命運微笑。你說熊頓難道真就沒有好奇埋怨為什么倒霉的事情接二兩三地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一件比一件糟糕:先是被公司解雇、然后被男友劈腿,最后去醫院檢查居然發現患有腫瘤。難道她對死神沒有絲毫畏懼,沒有在抗癌的時候, 一個人躺在病床上半夜里輾轉難眠,感覺自己在一點點溶化消失,心里怕得不行,真想大聲喊叫,悲哀難受地不能自已的時候嗎?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她沒有選擇頹廢,空虛,迷茫的態度糟踐自己,而是相信美好、溫暖、堅強、勇敢這些看似老掉牙了的字眼,決定用微笑趕走內心的痛苦陰霾。珍惜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

影片里的友情和親情也著實讓人感動,比如在病房里依偎陪伴的閨蜜們,得知熊頓因為患了腫瘤治療期間脫發了,她們就二話不說,有難同當,不謀而合地剃光頭保持一樣的發型。(要知道頭發對于一個女人有多重要,她們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它身上,又有多少人靠著修剪它得以糊口養家賺錢。)朋友間這種配合無間的默契和無條件的相互扶持,讓人看得暖洋洋的同時不禁羨慕不已這樣的友情。也讓人忍不住感慨:有什么千萬別有病痛,沒什么不能沒有朋友。而對于熊頓的父母來說,孩子得腫瘤的的消息自然是有如晴天霹靂,讓人心如刀割,但是考慮到孩子的感受還要保持冷靜,故作鎮定。這其中的曲折心酸只有為人父母的才能體會到。印象比較深的一幕是熊頓的爸爸離開她們倆母女,獨自一人去給得了重病的女兒買東西的時候,沉默壓抑許久的情緒終于在那一刻爆發了。沒有太多的外在渲染,但是那個獨自流淚的落寞滄桑的老男人的背影讓人看了還是會感到一陣莫名的心酸疼痛。所有文藝影視作品中父親給人的典型形象大多都是高大偉岸、沉默嚴肅、不茍言笑,認真古板地扮演著一個嚴父的角色。他們一般很少會在子女面前展現自己感性細膩的一面,但他們也是人,內心也會有柔軟脆弱的地方,只是平日里不擅長或是羞于于將它表達出來。而孩子就是父母的心頭肉,

無時無刻掛念惦記著。所以為了讓他們少操點心還是要樂觀開心,好好活著最實在。

于是你明白了,原來沒有一個人是為死而活著的,只是和親愛的人們在一起的那些瞬間重要罷了。所以未來就算是指定好了,也是可以幸福的。死亡只是一個結果,怎么活著才是最重要的。而到最后人們記得的不是你怎么離去,而是給他們留下了什么。 熊頓最后還是離開了,不過她臉上的微笑會一直被大家銘記,她樂觀的精神將一直留在人們心中。就像梁醫生說的“你就像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在我心中播下了快樂的種子,現在它發芽了。”

愛就是試圖努力去將夢中的世界變為現實

生命并沒有價值,不在乎長短,除非你選擇并賦予它價值

沒有哪個地方神馬事情注定你會幸福或是痛苦,除非你選擇為自己帶來幸福或是痛苦。

世上的的確確有各種各樣的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而活著:有的人一無所有,有的人擁有太多;有的人健健康康,有的人身患重病。這一代人死了,下一代人取而代之,生老病死,周而復始,鐵的定律。活法林林總總,死法種種樣樣,都沒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沒有一個人是為死而活著的,人,不能因為害怕失去,就不敢去擁有。

銀魂里面說“與其想著怎樣華麗的死去,不如想想怎樣華麗地活下去吧!”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

生老病死的規律如同音樂早已在我們出生的那一刻響起,無論伴奏或舞蹈的模式,我們都無法選擇,一如我們生活的環境和經歷。迷惘也罷,逃避也罷,失望也罷,到最后還是要面對,生活還是要繼續。那么就讓我們舞地更歡些吧,別辜負了這音樂,別辜負了這生命!讓痛苦不是發泄而是優雅,是自我的超越,是別人眼中的驚嘆!

愿我們在有限的生命里,都能有機會可以像劇中被熊頓解開的紅袋子一樣,可以擺脫桎梏,不被束縛,迎風飄蕩、放飛夢想,繼續飛揚。

人生苦短,還是要懂得及時行樂。不管前面路上遇到的是突如其來的驚喜還是意外冒出的荊棘,都能欣然接受或是勇敢面對。而有些快樂來自內心而不是環境,那是出自對生活本身的熱愛,所以一切即使出乎意料也都能坦然處之。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做一個樂觀有趣的人才算是不枉此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