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不論多精彩,都很少能記得住那些情節。繞來繞去的邏輯關系,當然還包括沒繞妥當,自己把故事講壞的。
????? 會講故事的,都是“人精”,不論如何,講故事的人,成全了自己,消耗了別人的人生。前幾年看到余華一條微博,說他聽了一個小說家關于自己職業的有趣定義。別人問:“在你看來什么是小說家?”答:“把別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再向別人收錢。”戲謔之外,也能看到小說家噴迸而出的自信,或是主觀能動性,作為觀影者,我認為也是需要的。
?????? 所以罷了,何必一味追究邏輯妥不妥當,故事真不真實呢?況且,你接受不了那么多真相。看到《變形金剛》,就疾呼,哇,特效真牛叉;看到《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就驚嘆,啊,女人果然尤物。
????? 有段時間,無聊至極,無處排解,偶然間看到一部韓國的電影,叫《追擊者》,電影很棒,我不是說故事,打斗很棒,黑幫很棒,暴力很棒,我記住它了。大概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情感宣泄,都需要干脆利落地征服生活中那些不服,現實不可,電影里三下五除二,輕松搞定。接下來,韓國的黑幫電影看了個遍,兩三年過去了,我仍然無法清晰地描述某部電影講了什么什么故事,表達了什么什么中心思想。但我記得《黃海》里干脆的原始打斗,下意識地去思考了種族歧視這件事情,足以。看這些電影,會讓你感覺操起電腦就能去拯救世界,血就一直往上涌,皮表發麻。
?????? 大學那段時間,喜歡上了姜文。《太陽照常升起》,這部讓人又愛又恨的片子。那天獨自一人搬著小板凳,坐在宿舍一角。其間的震撼還是多于后來的“不懂”,故事似乎是線性的,但又不那么具邏輯性;你想要一種明確的情感暗示,對不起,沒有;好像很寫實,卻又太多舞臺般的符號表現……如此種種,正是讓人欲罷不能的。電影帶來的陌生感,是讓你砰然心跳的。我喜歡上了這種點狀的節奏,似詩人想象力的跳躍。每看一個點都很美,那就不要連起來。你不會去在乎別人嘴里的那個故事,也不屑于某某影評所說種種了。
?????? 如此一來,你會發現在談論間,你無法準確地推薦一部電影給別人,這可太尷尬了,“你不說很好么,為什么呀?”沒有為什么,我覺得好的,你不一定會喜歡,推薦這件事,不就只是別人的一句話么,社交本而如此。真正的要義,你要自己去體會,能尋找到共鳴最好,沒找到也別罵娘,如果有某個點讓你心動了,那恭喜你,作者真的死了,這部電影是你的一次心跳,是你的電影,跟誰都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