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種感覺,一天過去,到晚上的時候,躺在床上回顧自己今天的收獲“哇,今天又過完了!”“一天過得好快啊!”“為什么想不起今天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發出這樣感慨的人,多半有著模糊的時間概念,或許壓根沒有時間觀念。
最近這些天我有明顯的感受,拿學英語來說,之前每天都會按時讀,寫,聽,背規劃時間,然后實行,但是最近這幾天總是不想行動,學習時間一拖在拖,到晚上時發現一天啥也沒做,然后開始懊悔,自責,覺得自己又堅持不下去。
所以,我開始反思,為什么會這樣,明明我早上6點半就醒來了,除了中午會午睡1個多小時,其余時間都在干嘛?最終發現對時間沒有一個清晰的觀念,沒有規劃好大致什么時間做什么事。
一直在想著怎么怎么做時間管理,不得不說吸引力法則還是很有作用的,在我想了幾天之后,今天突然發現一個很好的時間規劃的方法。
1.預估做每件事的時間。可以先將自己一天要完成的事寫在本子上,在前一天晚上完成,并且寫好每件事將要完成的大致時間。大到搞定一個項目,小到刷牙洗臉,根據自身實際和經驗估算花費時間,幫助大腦對時間有相對具體的概念。
2.比對每件事情完成的時間和預估時間。等到完成一件事情后,把實際用時和預估時間做個比對,時間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簡單分析原因,然后保留結果,并以此為標準作為下次實驗的預估時間,讓大腦能夠在比對分析中變得敏銳起來。
3.大量積累,堅持下去。等到做一段時間后,在一定量的訓練積累后,你就能精準預估出自己用在每項日常事物上的時間。這樣不僅提升了大腦對時間的掌控力,而且能夠讓你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有章可循,不流于表面。
任何事情前期做起來都是痛苦的,因此很容易放棄。這個時間規劃方法在今年9月初的時候,實踐過,但是后來不了了之,所以要想持續下去,一定要賦予這件事情偉大的意義,這是笑來老師說的。所以做這件時間規劃的方法時,一定要找到一個特別特別重要的意義,能夠讓自己做下去的理由。
一天24小時,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不能改變時間,唯一能做的就是管理時間,進而管理好我們自己,讓生活變得條理分明,這樣長期下去,你就會發現生活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