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喝茶聊天,好友說起前段時間有個文章“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他說讀完心有戚戚。
是呀,工資的增長模式是線性的,而資本和互聯網商業的增長模式是指數型的,這讓人想起就憂心忡忡,甚至崩潰。
但是這個年紀,轉型也不容易。
好友在省級單位做公務員,他誠懇地說:在體制內“舒服”了太久,我已經失去了隨時離開的能力,一輩子就這樣呆著了,起碼體制內,有旱澇保收的穩定。
很好理解,公務員生活還是穩定的。
他說,這些年最后悔的是,沒有學到一門手藝,學到可以隨時離開的能力。偶爾想起自己只會喝酒侃大山、做混賬文章,有一種悲哀和無力的挫敗感。
這其實也是我的痛。
回想過去10年,除了在佛山做站長那一年,其他時間都在做評論工作。
特別在南都的最后5年,真是舒服,一周上三四天班,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其他時間,都是自己控制、自由自在。
也許因為日子太舒服太自由反而害了我。
不僅沒有好好利用平臺資源,多交些人脈,積蓄點資源,而且評論做久,看問題的思維跟別人不太一樣,多帶批評角度,形成習慣,看的東西多,高看了自己,其實變成一種毒素而不自知。
同時,大平臺容易放縱人的驕性和惰性。
白巖松說過:“一條狗拉到中央臺連播30天,自然成為一條名狗。”說的雖然有些不好聽,但卻道出了事實本質。
多少人成為那一條狗,躺在平臺上打著哈欠曬太陽、喝咖啡,最后變成了一條懶洋洋的死狗。
有句話說,體制內的最好的狀態是,永遠保持隨時可以離開,而且離開之后能比現在過得更好的能力。
而我,恰恰缺乏這樣的能力,這是我后悔的地方。
02
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把平臺當能力,高看了自己。
說山上寺院里有一頭驢,每天都辛苦拉磨,天長日久,驢漸漸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
一天,有僧人帶著驢下山去馱東西,驢興奮不已。
僧人把佛像放在驢背上,路上行人看到驢時,都虔誠地跪在兩旁,對它頂禮膜拜。
一開始,驢大惑不解,總是慌忙躲閃。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驢不禁飄飄然起來,原來人們如此崇拜我。
當它再看見有人路過時,就會趾高氣揚地停在馬路中間,心安理得地接受人們的跪拜。
是的,你知道,人們跪拜的,是驢背上馱的佛像,而不是那頭驢,但驢沒有這樣想。
好多人其實也一樣,在一個大平臺,在一個位子上,覺得自己能量挺高,沾沾自喜。
可一旦離開大平臺,光環就會褪去。
多年前,曾經聽一位大企業的經理說:“以前其他企業的經理們都會不時請我吃飯,離職之后,他們都把我從通訊錄中刪除了……”
也許這是開玩笑,但人走茶涼,事過境遷總是現實。
因此,如果你還在大平臺,應該分清那些榮耀屬于平臺,那些能力該歸自己,才不至于迷失。
我想說的是,如果在一個單位舒服了太久,人真的會像是溫水煮青蛙——沒有能力跳出來的,未來迎接你的,也許就是殘酷的洗牌。
03
《奇葩說》主持人馬東,脫離央視之后,投資人分析了馬東的優勢:一個辨識度高的形象,一個互補性的團隊,還有快速反應能力,馬東即使開個煎餅鋪也有人投資。
馬東的優勢,很多就是在體制內鍛煉出來的。
所以說,與其去抱大腿,不如利用大平臺資源,把自己變成大腿,做到不依賴于任何平臺,靠自身ID標簽,靠實力說話。
當然,轉型的過程是痛苦的,就像毛毛蟲羽化成蝶。
一只毛毛蟲看著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非常羨慕地說:“我可以和你一樣飛翔嗎?”
蝴蝶答道:“可以,但是,你得做到兩點:一、你渴望飛翔;二、你有脫離你那巢穴的勇氣。”
毛毛蟲說:“這是不是意味著死亡?”
蝴蝶說:“以毛毛蟲來說,你已經死亡;以蝴蝶來說,你獲得了新生。”
蝴蝶生命的深層結構原是毛毛蟲,然而毛毛蟲對它自己將成為一只美麗的蝴蝶并沒有意識,所以蛻變成了艱苦的折磨,直到羽化成蝶,它才會明白,原來被誤認為的災難,是來幫助它的。
馬東從央視離職后,也一樣的痛苦,他感受到與年輕人的代溝。
以前他至少能知道80后的在說什么,之后的90后甚至00后,他就完全不知道對方在說什么了,這讓他不能接受,他感覺“自己被世界放在了馬路邊上”。
他急需回到馬路的中央,回到隊伍中去。他主動地讓自己身邊圍著一堆的年輕人,并近乎恬不知恥地嘗試融入年輕群體中,無條件地接受著新生代的想法。
2017年的馬東49歲了,然而他已經成為了中年人里最為“年輕”的一個,自稱是一個出生于60年代的90后。
是的,改變一定是痛苦的,但是,在這個快速時代,職場風險指數越來越高,不變有可能死得很難看呢。
未雨必須綢繆,我想說的是,人不管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要過一種有意識、有規劃的生活,周易說“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即使想不清楚自己一輩子想干什么,但是有三件事情必須做:想清楚三年后自己應該成為什么樣子;保持每天都要進步的心態,每天讓自己完善一點,成長一點;留一點點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無論身處大平臺還是小平臺,甚至沒平臺,鍛煉出一身獨當一面的本領,不斷令今天的自己優于昨天的自己,才是最大的穩定。
讓自己擁有隨時能離開平臺的能力,才是最穩定的人生。
余遠環:前南方都市報評論部高級編輯、社論編輯,資深媒體人,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專欄作者,著有隨筆集《一個人的常識》、《冷落文字》。
公眾號:南方找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