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張西影
你想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生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嗎?你想在自己的微信圈圈或個人博客上輸出富有動人而又犀利的文字嗎?哪怕它就是一段三言兩句的豆腐塊,那是你自己的作品,它將帶給你一個不一樣舒心愉悅的成就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真的要想每天都寫好一篇千字以上的短文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不斷地認真去閱讀,不斷地執筆去寫作,只有堅持不懈,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找起,就不怕沒有文字來抒寫記錄自己的心聲了。
對于我們每個喜歡文字的人來說,包括那些出了名的大作家們也都是一個樣,**寫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貴在堅持。
**
回顧我們讀書的年代,結合我們各自當前的工作崗位,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曾經為了寫好一篇作文,寫好一篇會議總結報告或個人學習心得而苦惱著急呢?其根源就是當我們拿起筆時卻不知道從何下手,不知道怎樣寫才能抓住內容的中心,所以說老師或領導在讓我們寫東西時規定了一定的字數。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文字非常重要,不管你工作能力有多強,如果不能把它變成文字反應出來,也就看不到你工作的實質。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不錯!那要看你會抄不會抄了。什么才算是一個好的作家和一個好的技術工程師呢?要我說,一個會翻閱資料、會查找技術指標的人,他就是一名優秀的作家或者說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抄!肯定離不開閱讀和記錄,所以說,抄也是寫作基礎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
回顧自己幾十年的工作生涯,不論是當初職稱評定一定要在國家級專刊發表技術論文,還是當前生活的隨筆小札,一路走來,沒忘初心,沒有間斷,確確實實讓我經歷了不少的寫作痛苦。幾百萬字的生活記錄助我成長,幾十篇專業學術論文被刊登使用讓我喜悅。無論現在是個什么水平,我覺得有很多寫作的巧妙方法給了我啟迪,這里與大家一起共勉。
玉越琢越美,文越削越精。一篇文章完善前是不厭千遍修改的。特別是對于我們初學習作者,反復的修改可以讓你逐步摸索到一些文字的規律,不斷提高文字寫作的水平。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章有大修改和小修改。
大修改就是發現文章內容不切合題意,中心思想不明確,或者說文章的結構,文章的材料偏離了主題,這里就需要重新甄別大動。
小修改就是查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確,要從描寫的重點上反復推敲,凡是與中心無關系的,或者關系不是很大的,一律刪除,該刪的刪,該補的補。查看層次是否清晰明白,結構是否完整,語言是否通順,用詞用語是否恰當。其次就是檢查文中有沒有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錯用。有時候,語句不通并非語法不對,而是錯別字和標點符號錯用造成的。
小修改就像美女的裝束,別墅的裝修,在于對細節的認真,所以不要怕麻煩,不要去敷衍,做到越改越好,越修越精。
一篇文章的修改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思維過程,它也是一項艱辛的腦力勞動,這里面是大有學問的。其具體操作,歸納諸多名家的訣竅,我摘錄了幾個方法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一、朗誦推敲法
一篇文章寫好后,要多朗讀幾遍,最好走動起來讀出聲來,通過這種繪聲繪色的朗讀進行推敲,理順語言,刪改那些粗糙累贅的文字。從感覺、視覺、觸覺上去刻畫,用最簡潔精煉的語言將文章的作者和讀者拉近距離。
二、擱置提高法
一篇文章寫好后,不要急于發表,要進行一個冷卻處理。因為文章剛寫完后,作者的思路和情緒在較短的時間內一般難以從文章中超脫出來,難以較客觀地評判其成敗得失。如果文章不是急著使用,特別是論文性的文章,最好擱它幾天,時不時地復看它。在每一個時段,在每一種心情,復看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個人比較喜歡在晚上十點以后復看,這個時候最容易讓我發現問題,當然會讓我刪除更新許多。每一次冷卻再讀,都能夠發現缺點和不足。擱置冷卻,反復修改,使文章步步提高。
三、意見征求法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篇文章寫好后,不妨趁熱打鐵拿出來與幾個較好的筆友進行真誠的交流切磋,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反應。這不但啟發作者站在讀者的立場上客觀地評價文章,而且還能夠集思廣益,在較短的時間內收到拓寬思路、提高自我的認識。
四、重抄斟酌法
常言道:讀一遍勝過看十遍,抄一遍勝過讀十遍。通過對寫好的文章進行抄寫,等于逐字逐句地咀嚼一遍。它不僅能增強記憶,而且會使自己的思路不斷清晰明朗起來,可以對原稿不斷地作出新的補充、刪削。
五、比較鑒別觸類旁通法。
在文章的修改中,要善于把同一處不同的改法進行比較,找出傳神之筆。也可以多看一些同類同型文章,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觸發你的靈感,悟出新的見解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總而言之,要想寫出一篇好的、滿意的文章,修改是必須的,每個人的修改方式不同,我們要不斷地去學習、去摸索、去歸納。也可以借鑒很多的優秀范例文章,結合自己的感悟,從中領受到啟發和教益,在學習實踐中養成好的寫作習慣,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