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歇后語是漢語言中獨有的語言表達方式、機智、幽默、滑稽、風趣、生動形象而又意味深長,不僅活在人們的口頭上,而被老百姓所“喜聞”;也活在書面語言里,被老百姓所“樂見”。沒事時,我愛留意人們說歇后語,寫成了《歇后語新編》。當然,有些歇后語,在我這兒是新的,在您那兒沒準是舊的。見諒,見諒!
歇后語一般以什么起意作“迷面”呢,可以說什么合適就用什么。迷底又能表達什么呢,亦可以說表達能表達的一切。比如以衣著作迷面,表達綽綽有余的:袍子改棉襖——保管用不了。以食物作迷面,表達虛榮:有四個盤子吃豆腐渣——窮擺。以房屋作迷面,表達發跡,有:賣糖稀的住大樓——熬上去了。表達行為卑劣,有:光腚壓草屋——四鄰對不住。以行為作迷面,表達只說不做,有:嘴行千里腚崴窩——不干光說。
對于嘻皮笑臉這種比較復雜的表情,歇后語是這樣表達的:滿臉冰糖渣籽——甜不爍的。對于發怒和發無名火,有:七八個男人吹喇叭——氣不打一處來。對于悲哀、失望這種情緒,有:李雙雙死男人——沒有(喜旺)希望了。表現樂咝咝的,有:兩個啞吧親嘴——好得沒法說。形容人做事果敢,有:老太太跳井——(尖腳)堅決到底。對于矛盾著的雙方都膽怯這種要用比較多的語言表達的行為,歇后語只要一句話:麻桿子打狼——兩頭害怕。對于單相思,有:剃頭挑子——一頭熱。對于沒有主見,有:面糊子耳朵——聽不得軟話。
對于忐忑不安,心神不定,歇后語是——懷揣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表達酸甜苦辣、百味雜陳,有:摟二十五只老鼠睡覺——百爪撓心。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器物,也能拿來當歇后語的迷面,如:裁縫丟剪子——只剩下(尺)吃了,茶壺打了把——只有個嘴了。禿子買櫳子——沒得(梳)說了。常見現象可以當迷面,如:南風沒有北風涼——婆婆就是不如娘。鍋里拔勺子——(飯稠)犯愁了。教花子烤火——窮燒。不常見現象也可當迷面,如:老公公馱兒媳——出力不討好。當街罵妗子——不講究(舅)。小貓枕著狗蛋睡——越繞越大膽。微山湖挑藕——不販魚(不犯如)。六個手指頭搔癢癢——多一道子。被窩里劃拳——沒有外手。光腚打鐵——偎不上身。
以動物作迷面的有:驢跟牛頂架——拿個臉上,形容人臉皮厚。撅嘴騾子賣個驢錢——毀都毀個嘴上,形容人壞嘴。狗掀門簾子——全憑張嘴,形容人好嘴。說損失很大時:黃瓜打驢——甩掉了一半。說損失很小時:麻線拴豆腐——不值一提。
歷史人物也能拿來當迷面,如:岳飛娘做月子——(岳氏)惹是生非。郝鵬來郝鵬去——多此一舉(日偽時期,徐州
被設為偽淮海省省會,前任偽省長叫郝鵬,后任叫郝鵬舉。)。小二孩兒的搭襠——里外黑(小二孩兒和里外黑都是徐州柳琴戲里的名角綽號)。
方言豐富的地方,歇后語自然也豐富。有些歇后語竟形成了系列。賴蛤蟆想吃天鵝肉——心高妄想。賴蛤蟆墊床腿——死撐活挨。賴蛤蟆喝糊涂——咕噥嘴。賴蛤蟆趴在腳面上,咬是沒咬著,但嚇了一跳。以老鼠作迷面的有:老鼠拉木銑——大頭擱后頭。老鼠拉鐮刀——倒鐵(貼)。以牛作迷面的歇后語竟有十幾,比如:牛年生人——不知有丑。這是能登大雅之堂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有:卸了犁鏵拿大頂——牛B沖天。這里就不好一一舉例了。以外國人作迷面的也不少:如:日本人吹管子——不懂(笛)的。日本人吃元宵——不知哪進糖(堂),等等。
各地的方言里都有歇后語。我地處蘇魯豫皖交界處,歇后語有方言成分,數量上跟全國比起來,也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