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個時代,似乎大家都以鄙視雞湯為榮,顯得自己特別高大上。
微信朋友圈轉發文章《把壞生活過好,是一種能力與才華 》,被好友忽視甚至屏蔽;
考試成績不好,你安慰朋友要堅定信心,下次再來,好像成了正確的廢話;
工作不順心,勸他不要泄氣,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被說成灌雞湯;
……
正能量、勵志、成長、暖心的話語,都被一股腦貼上“雞湯”的標簽,被大家不屑一顧。
站在鄙視鏈的上游,雙手叉腰,口誅筆伐雞湯的無用,贏得贊許和好評。
但這些抵制雞湯的人,過得真的好嗎?
02.
讀大學時,同班有位同學,平時最愛談論國事,就是不好好讀書。
有一次他掛科了,向我吐槽:“那老師就是個傻逼,照本宣科,什么都學不到。”
“那你可以逃課去聽別的老師的課啊,總比浪費時間好吧。讀大學,學習靠的是自律。”
“你說的這些都是雞湯。道理誰都懂,可自律哪有那么簡單。”
他畢業找工作,因為本科成績一般,也沒有耀眼的實習經歷,在投簡歷時屢屢碰壁。
“這些公司真是不識貨啊,想我學習能力那么強,只是沒表現出來罷了。”
“你不表現出來,誰知道你能力強啊。酒香還怕巷子深啊。我一直都看好你,加油!”
“這我當然知道,但你沒有設身處地,體會不到我懷才不遇的痛苦。”
他后來進入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但是在單位不太吃香,幾年過去了,成績平平,職位還是基層的業務員。
“其實這工作只是混口飯吃,我還有更遠大的理想,時機成熟我就會辭職。”
“有夢想當然好,但是你做好辭職的準備了嗎?決定你職位和工資的最終是你創造的價值。你或許應該在業余時間多去充電學習,修煉自己的愛好,有了核心競爭力,才有辭職的資本。”
“說起來容易。下班累成狗,還有啥精力去學習?你就是看多了微信的雞湯文章,被他們坑害了。”
我再也沒有找過他。
后來同學聚會時,他不怎么露面,聽說還跟剛畢業一樣,拿著基層員工3000+的工資度日。
不是雞湯害了你,是反雞湯的思維害了你。
03.
雞湯最為人所詬病的是,你給我雞湯,不給我勺子。
這就好比我給你盛一碗飯端到你嘴邊還不夠,最好是我嘎巴嘎巴嚼碎了,再喂到你口里。
嗯,我真想喂你一臉。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教育背景也千差萬別,性格更是一千個哈姆雷特。你讓我制定一套通用的問題解決方案,吃了藥到病除,解決任何疑難雜癥。解決不了,就怪我說的是沒用的雞湯。
你要干貨,要《一夜暴富的10個秘訣》、要《10天成就完美口才》,要《3招快速搞定你的女友》。
對不起,沒有這樣的萬能干貨。
如果有,為什么世界上還有那么多窮人,還有那么多不善言語的人,還有那么吵架的情侶?
執拗地追求速成秘訣,不是上進,而是浮躁。
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決定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他的品質。
對事情的堅持,超乎常人的努力,看到事物的格局和眼光,情緒調節能力等。
歸根到底,就是那些人口中無用的雞湯。
如果你一定要說這是雞湯,而且沒用,我也無話可說。
但是羅永浩年輕的時候,勵志書是一斤一斤買回家的。當他懈怠時,這些勵志書,能幫他找回奮斗的狀態,持續地為自己的“情懷”而努力著。到現在,他還感謝這些看似沒用的“雞湯”。
想想我們的熱血青春,誰不是心里裝著一個夢,要努力為之奮斗一輩子,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可這些寶貴的精神,現在都成了眾人口中沒用的雞湯。
其實不是雞湯沒用,而是你沒用。
04.
這是個時間和注意力都極度稀缺的時代。有人愿意傾聽你,安慰你,鼓勵你,是你的榮幸,而不是你的煩惱。
在你糾結對方說的是不是沒用的雞湯時,其實這種二元化的簡單思維才是最害人的玩意。
在你看來,這世界上就只有兩種事物:雞湯和非雞湯。
這就好比這世界只有兩種人:壞人和好人;事情只有兩種:簡單和困難;愛情只有兩種:愛與不愛。
但我們這個世界多么紛繁復雜啊。人按膚色分有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按年齡分,有嬰兒、小孩、青年、中老年;有內心純真卻經常做壞事的人,有小時候調皮長大卻為社會做貢獻的人。
簡單地把事物一分為二,是最幼稚的思維。
不去思考事物復雜的本質,而粗暴地將事物列為雞湯不屑一顧,實際上是不思進取的懶惰表現,間接地暗示著自己的無能。
這種人,別說心靈雞湯,就是喝心靈雞血,吃心靈雞肉,也沒什么卵用。
05.
大家都說雞湯不好,你也跟著說雞湯不好 。
大家都排斥洗腦,你也對洗腦嗤之以鼻。
對流行觀念不假思索地接受或批判,難道不是最恐怖的洗腦,是最有害的思維模式嗎?
研究表明:我們現代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相當于174報紙,且任何觀點都極具有煽動性。
看過《奇葩說》的人都有這個體驗:兩個截然相反的論點,當正方在辯護時,你覺得太對了;當反方辯護時,你又覺得他們說得非常在理。
天啊,這種現象難道在生活不是比比皆是嗎?
雞湯和非雞湯,其實不比太過糾結。
對你有用的,哪怕是雞湯,也要一口喝掉。
對你沒用的,哪怕是十萬的培訓課,也毫不猶豫地舍棄。
在浮躁和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獨立思考,或許才是我們成長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