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一種力道十足的文體,將詩人和漢字的魅力表露無疑,他可以記錄的情緒紛繁多樣,但憑個人運命所遇,因此,一時的傷情失落與一世的文采不發在詩中具有一般無二的感染力。同是《感遇》,同是感不遇,由張九齡所作便與陳子昂不同,彼時他已被排擠罷相做了荊州長史,年邁思深,于是在詩中借江南丹橘雖則凌冬至,自有歲寒心的遺世獨立含蓄雋永地自比,同時又傳遞出渴望積極用世以薦嘉客的理想和終不得用的憤憤不平。如果說陳子昂的《感遇》古意四溢,漢魏遺風張揚在外,那么張九齡以物之習性比人之品性就是實實在在地把出了漢魏詩文七分朗峻三分深沉的思想脈搏。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由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