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被一些奇思妙想,奇謀詭計,大神大法,以及上次聊到的四兩撥千斤所吸引,這是人性走捷徑趨利避害的心理造成的,古今很多,未來也連綿不絕,因為這是人的根性。
不過有智慧的人,都會懂得一個邏輯,就是做一件事情,能做成的概率是多少?他會去具體的計算成功的幾率,而不是情緒化的做出決定,俗稱拍腦門做決定。
《孫子兵法》中的計謀的“計”,很多人理解有誤區,理解成陰謀詭計,而原意是數學中的概念計算的“計”,就是我要干這件事,我得計算我有幾成勝算。不戰而屈人之兵,意義是具有了壓倒性優勢的時候,才出手一戰便勝,也就是大概率勝算的時候再戰!
你比如讀書就比沒讀過書的人,賺到有體面,有尊嚴錢的概率大很多,所以我們要去讀書。干有興趣并且擅長的事,能干好的概率大很多,所以我們要干有興趣并且擅長的事。
打造個人影響力,并且能復制影響力的能力有兩個,第一是寫作,第二是演講。這樣你能在未來有未來才屬于大概率事件,那我們就要練寫作,練演講。
我的寫作目前不是很勤奮,但是讀書還算勤奮,我覺得能練好寫作這個基本功,就得不斷讀書,寫作是一種反饋,言語也是一種反饋,也就是跟人溝通,這樣你才會知道,你作為寫作者,你要發送的意思,傳達到受眾那里,他們是怎么理解的,他們反過來與你溝通,傳達給你他們想要傳達的意思,這樣就不斷的減少了不確定性。
影響力就是這樣不斷建立的,讓人更加清晰的了解你,減少對你的確定性認識。簡單點就是確定在人們心中你是什么樣的人。
對于演講我也有經歷,最大一次規模是上高中的時候,在校田徑運動會上代表運動員演講,當時是第一次,事前根本沒有演練,連演講之前的演講稿,也是在一些中學生作文上摘抄的,我還讓班主任看一眼,班主任掃了一眼,說行就按這個講吧!主席臺上坐著校領導,我憋的不敢說話,左右眼角打量校長,想跟他們傾訴一下,我真不會演講,但是沒辦法,全校同學都在等著聽我講話,當時我的普通話都不流暢,緊張的快不行了。
最后是在校領導的嚴肅默默的靜坐中,可能鼓勵了我吧,豁出去了,最后演講完了,從幼兒班一塊上到高中的同學,給我反饋了,說我講話太蔫巴,這是我聽到的唯一反饋,可能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反饋吧。這次經歷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后來形成了一種習慣,每當做一件新事情的時候,總覺得不夠完美,然后就形成了拖延癥。
還好,多年后我用知識找到了這個毛病的根源,任何事情最怕的就是找不到根源,找到了問題根源也就成了解決問題的大概率方法,所以演講對我來說也不是什么難事,的確我也有過幾次小的演講,那樣的機會很難得,如果想提高,必須要有清晰的觀點,事實,解釋,結論。
演講實際上就是說服術,會說服別人的能力,不用說當然很有價值。相對于一對一說服別人,演講就是能更多說服別人的大概率事件,其中的效益遠高于一對一說服,這也就理解了市面上很多騙人的大師,喜歡演講的原因了吧?
我們做的是合理合法的事情,甚至是體面高大上的事情,為什么不去大膽的演講呢?其實,一對一說服一個人,比面對一群人通過演講說服要難得多的多,所以我們要通過演講這個說服性大概率事件,來成倍提高效益,這才真正值得做。
總結一下,所有的大概率事件,都值得去關注去做,中彩票這種小概率事件誰會關注呢?值得觀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