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月讀書清單

1.《天使游戲》

天使游戲

又是個一言難盡的封面,只看這個背影簡直要以為這是個講失足少婦的火車文學。

一個比較“現代化”的哥特風故事,能讓人聯想到很多作品:《魔鬼代言人》、《康斯坦丁》、《遠大前程》(尤其是狄更斯筆下霧氣蒙蒙的倫敦,雖然本書里的陰冷城市是巴塞羅那)、《基督山伯爵》,甚至還有點丹布朗和尼爾蓋曼《烏有鄉》的影子。作者(譯者)流暢華麗的文筆給故事增色不少,因為就情節本身來說,還是多少有點涉及恩怨情仇時常見的狗血感。

用半生坎坷換了個永生,男主還是挺值的。

2.《時光列車》

時光列車

“作者和他們各自不同的創作方式。作者和他們寫出來的書。我沒辦法假定讀者對這些作者和書都很熟悉,然而到頭來,讀者會對我感到熟悉嗎?讀者會想要對我熟悉嗎?我只能抱著希望,因為我把我的世界盛在一個大盤子里獻給讀者,盤子里到處都是偶爾才提及的各式典故。”


patti smith的文章寫得很有某種隨性的節奏感,“不需要所有夢想都實現”,“緊緊擁抱著‘沒有指針的時鐘’這個概念”,總之就是那種所謂有著“自由靈魂”的藝術人類吧——會在廢棄監獄里挖出的石頭身上看到禮物的價值,會為了看新一集的《謀殺》而臨時起意在會紐約的路上拐到倫敦暫住。(《謀殺》還是挺好看的。)

“我們失去的東西也會難過地想要找回我們嗎?電子羊會夢到羅伊·巴蒂嗎?我那件外套,現在一個洞一個洞的,會記得當我們還在一起時的優渥時光嗎?”

3.《愛藥》

愛藥

每個短篇都是錯綜復雜的家譜的一角,它們各有各的講述者,每個齊佩瓦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神明。組合在一起,它們成了非直線敘事,甚至非敘事的家族故事,就像那個用布頭和舊衣服縫成的被面。故事從1984年開始,跳回1934年,又迂回曲折地一路再講到1984。第一個故事里的母親迷失在風雪里,最后一個故事里兩父子終于相認(那個大而有凹陷的鼻頭、那個默契的拍肩),父親繼續逃亡(因為沒有白人的監獄能管得住他),很可能不久后又會被捉回去。

這也是那種女性角色很突出的家族史,她們像寬闊的河流,一路撿起順流而下的籃子里的棄嬰、洗干凈食物、潑醒混沌的頭腦,并讓人永遠看不透,就像水下的河床。

“因為我們經受著同樣的孤單,因為我知道她也在那艘船上,我分娩的那艘船上。她在黑色的波浪中沉沉浮浮。波浪帶她日夜兼程,水拍打著她的未知之路。她掙扎著繼續往前。她艱難地前行,而死亡則是她的明燈。”

4.《青葉靈異事務所》

青葉靈異事務所

解暑降溫的靈異文,反正想象力豐富如我是不想獨自在家的時候看它。看了個把星期終于追到最新章節(1019)。

這是個一伙(異常敬業的)拆 遷 辦的年輕人,在處理釘 子 戶的過程中發現了名為“青葉靈異事務所”遺留下的案件卷宗(包含了很多音頻和視頻資料),從此在堅守本職工作的同時,打開新世界大門并幫前輩們擦屁股的故事。排開鬧鬼作妖的各種現象不談,這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深入淺出軟硬兼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拆 遷精神,才是最靈異的吧……

這本書的驚悚之處主要在于,青葉事務所留下的檔案里,很多靈異場景都太日常了,再腦補一下委托人們在音頻里被嚇得上氣不接下氣的聲調,外加只有幾個人能聽到,但很可能環繞在很多人身邊的鬼哭狼嚎之類的“畫外音”,效果還是挺“身臨其境”的。(此時可以看看你的床下頭抽屜里窗簾后面等隱蔽角落,發量夠多的人摸摸內層頭發也是可以的。)

跟檔案卷宗比起來,故事的主線就顯得有點散亂。主角的能力(姑且叫它一睡覺就穿越時間吧)被設定得太萬金油了,而且危急時刻官配(?)男二(一拳超人一般的存在)還會出手解救,讓人產生不出什么危機感。對男主的這個能力的說明至今都顯得比較亂套,總之就是“有問題,找鬼做夢”這樣的套路。主線故事(現實人間)的世界觀也是個薄弱環節,鬼啊靈啊老天爺啊都解釋得比較……隨性……對比之下,拆遷辦法、群眾路線劃分、基層問題解決方案這樣的內容,倒是詳盡的要命,而且寫得非常有生活……簡直太有生活了……

如圖:

這樣的章節插著花兒出現在捉鬼降妖的案子之間,有種蜜汁喜感。

5.《所羅門之歌》

所羅門之歌

“人人都想要一個黑人的命。不是他的死掉的生命,我指的是他的活的生命。那就是我們的身份賴以存在的條件。要是一個人連選擇為何而死的自由都沒有,那他的生命又有什么價值呢?”


所羅門家的曾祖父飛回了老家非洲,卻在途中丟了小兒子吉克,后者被遺留在北美大陸上,跟他的后代們一起被白人命名被白人奴役。在得到“自由”后,這個家族的第四代要橫跨整個美國,去尋找姓名不明的祖先,順便找他自己。

相較之下,個人喜歡同作者的《寵兒》多些,可能是因為那本更傾向于女性視角,雖然《所羅門》里最自由、最討人喜歡的角色也是女性,幾個男人則各有各的毛病。

6.《積木書》

積木書

Building block,封面上的英文名,讓人意外地很形象——書里的故事,是搭建出生活的一些磚瓦,又一個block一個block地具有非連貫性,露出這樣那樣的空隙,有時候看著熱鬧有時候脆弱。用積木搭的房子,似乎可以向左右兩側一直延長下去(積木總給我一種二維物體的先入為主的印象),并不需要跟早先存在的部分有什么邏輯關系。

這種一段一段的,時而像紀實時而像虛構的講述和感悟,有點讓人想到《不安之書》那樣的作品,但又不像佩索阿那樣遠離人群,而是在各種各樣的場所參與著、觀察著。

“東北風,能把人的頭發吹得發硬。”

“老人睡著了,他能感覺到,那雙松弛的眼皮下面沒有一點縫隙,看上去就像溫暖的棉布簾子,把冷風擋在外面,上面隨即落滿了灰塵。”

“……世界會有三種不同的毀滅方式。”

“而在漫天大雪下面走動的人,就像跟時間沒什么關系似的,他不會脫落,只有滑動,在平面的世界上。”

“朋友么,也就是逐漸會脫落的東西,是你的時間里沒法補上的黑洞,是……越來越寂靜的……不同的形狀不規則的空間里的鏡子碎片,供你拿來照見……也讓你產生幻覺,以為自己是不會脫落的……。”

7.《微物之神》

微物之神

“人類的一種下意識沖動:想要毀滅自己既無法征服也無法神化的事物。”


“如果觸摸她,他就不能和她說話;如果愛她,他就不能離開;如果說話,他就不能傾聽;如果戰斗,他就不能贏。”

“有些事情本身就帶著懲罰,就像臥室和嵌入的衣柜,他們很快都會學到更多關于懲罰的功課。他們將明白,懲罰有各種不同的大小,而有些懲罰大得像嵌入臥室的衣櫥,你可以一輩子耗在那里面,一輩子在幽暗的架子之間徘徊。”

艾斯沙(雙胞胎中的男孩子,飛機頭,Elvis the Pelvis)受到的懲罰(部分是他人施加,部分是出于自愿)是,他從某個不被人察覺的時間開始,就不再說話。或許是為了那個買橘子/檸檬汽水的男人對他做的事情,或許是為了他們表姐(那個“白人女孩”)的死去(“魚吃了她的眼睛”),或許是意識到他指認了阿慕(他們的母親)的賤民戀人后,對阿慕造成的所有傷害。

這是個像《寵兒》那樣,用各種象征物和符號,以近乎魔幻的講述方式,來刀刀見血地描繪一種(或多種)實際存在過,或依舊存在的社會現象的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后殖民地時代的印度——“大人物是燈籠,小人物是油燭。”卑微的小人物不止是需要將自己存在的跡象抹除的賤民,還有離婚的女人、非印度教的雙胞胎,和一切食物鏈底端的人們。對他們的踩踏,來得天經地義。

覺得跟《寵兒》有可比性的地方還在于,《微物》也是個把故事發生的先后順序,擰成一座迷宮的書。要看到接近結尾時,才知道在開頭就躺在棺材里的“白人女孩”,是遭遇了怎樣的事故。已經在某一章節死去的阿慕和戀人,又出現在書的末尾,重現他們越界的激情,像在挑釁某種神明。

8.《學生托樂思的迷惘》

學生托樂思的迷惘

深入挖掘學生時代心理活動的書,好像很少能讓我產生感同身受的被打動感。我當年果然不是個細膩敏感的青年(現在也……


托樂思像截皮膚平滑的手腕,他近乎神經質的掙扎是小刀片,在這塊皮膚上劃出一道一道的淺口子,仿佛壓力會隨著小血珠的滲出被釋放掉一點點。這種神經質的源頭,竟是對“虛數”這個概念產生的思考。

“所以,當某個聽他講過他青少年時代的那個故事的人有一次問他,回憶這種事情是不是會令他感到羞愧時,他微笑著答道:‘我肯定不會否認,這里所涉及的是一件有失體面的事情。為什么就不呢?事情已經過去了。但它卻把某些東西永遠地留了下來:那少量的毒藥,而為了帶走靈魂那過于安穩和平靜的健康并因此而給予它一種更為敏銳的、強化的、善解人意的健康,它是必不可少的。’”

長(cháng)定語的句子,實在是太多了……

9-10. The Alexandria Quartet: Justine

Justine (Audible)
Justine

《亞歷山大四重奏》的第一部,“Justine”。這個名字一次又一次從男主人公的口中念出來的時候,尤其是“tine”這個像在齒縫間碾過的音節,你幾乎能聽到Humbert Humbert逐個音節描述“Lolita”時的激情(Justine是個成年女性,請不要誤會)。Justine里的這位主人公/講述者(在第一部里,他暫時還沒有名字)的回憶中有多少癡迷與著魔,就有多少怨懟和疑惑——Justine這樣的帶著迷霧的磁鐵一樣的女人(有磁性的沙啞聲線、深泉一樣的黑眼睛),在文學作品里常見得不得了。多角戀情、瀕死的戀人、私生子、逃跑的另一個戀人,這些元素如果這樣羅列出來,快要看起來像是什么俗套的愛情小說。讓Lawrence Durrell這樣寫出來,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講述者在現時與回憶、自己的念頭和對他人的引述中懷念這個女人,又或者是懷念一個影子?“Women must attack writers--and from the moment she learned I was a writer she felt disposed to make herself interesting by dissecting me.”——來自Justine的前夫,一個作家。

海風吹拂下咸澀的亞歷山大港的空氣,如果不醞釀出一些三角四角的混亂關系和被酒精泡脹的嘴唇跟大腦,簡直是浪費了這座城市:

“Five races, five languages, a dozen creeds: five fleets turning through their greasy reflections behind the harbour bar. But there are more than five sexes and only demotic Greek seems to distinguish among them.”

繞著乞丐眼睛飛的蒼蠅、秋獵中死去的男人被抬走時從嘴里掉出的假牙、罐頭橄欖里能嘗到的“意大利風味”,Justine說:“We use each other like axes to cut down the ones we really love.”

Alexandria,“the great winepress of love”。

從有聲書的角度來說,這本書的語言不算非常listener friendly。雖然沒什么過多情節,但稍微走神一點就會遺漏無數細節描寫,所以我聽完一遍之后只好又重新看了一回文字版,補上可能錯過的部分。

這本竟沒有中文譯本?

11. The Alexandria Quartet: Balthazar

Balthazar

《亞歷山大四重奏》第二部,月亮的另一面。


"Where must one look for justifications? Only I think to the facts themselves; for they might enable me to see now a little further into the central truth of this enigma called 'love'. I see the image of it receding and curling away from me in an infinite series like the waves of the sea; or, colder than a dead moon, rising up over the dreams and illusions I fabricated from it -- but like the real moon, always keeping one side of the truth hidden from me, the nether side of a beautiful dead star."

男主人公(我們終于從出場人物之一的口中聽到了他的名字--Darley)的“愛情”被Balthazar(我喜歡這個名字的發音)另一個版本的故事推翻。有趣的是,或許是時間起到了一部分平復作用,或許是Darley已經學會了接受現實,Justine剛剛消失時的怨懟,在這一部中已不明顯。當然,也可能是因為Justine在這一部中仿佛退到了幕后,她的dark beauty在Pursewarden(被“保護”起來的真正情人)的毒舌面前顯得蒼白而任性,Scobie和Toto兩起死亡的突然和暴力成分進一步將故事的重心從Justine身上移開。與上一部相比,這一部里的亞歷山大,仿佛攝像機被裝在了更為靈活、活動范圍更大的搖臂頂端,于是我們得以看到更多角落里發生的故事,甚至深入到更多人的臥室衣櫥內。至于愛情,也從四角,變成了牽扯不清的一團亂麻。

"My 'love' for her, Melissa's 'love' for me, Nessim's 'love' for her, her 'love' for Pursewarden -- there should be a whole vocabulary of adjectives with which to qualify the noun -- for no two contained the same properties; yet all contained the one indefinable quality, one common unknown in treachery."

還有Nessim兔唇的弟弟對Clea的狂亂表白(那個帶著汗濕毛發觸感的吻讓Clea在過了很久之后還不停地蹭著手背)。

12. The Alexandria Quartet: Mountolive

Mountolive

"...suddenly the skyline was sliced in half by a new flight, rising more slowly and dividing earth from air in a pink travelling wound; like the heart of a pomegranate staring through its skin."——《亞歷山大四重奏》的第三部給人留下的就是類似的印象。像法醫驗尸的時候把頭皮翻到臉上之后檢查那顆死掉的大腦(至少CSI里是這么演的)。

作為更加“揭露現實”的一部(各種矛盾:穆斯林與科普特人的、埃及人與英國人的、英國人與法國人的、兄弟情人朋友之間的),亞歷山大一如既往地被浪漫化著(對舊地的回憶有不浪漫的么?),不管真相有多么讓人啼笑皆非。前兩部中的主角幾乎全部退居幕后,婚外情不是真相,為掩飾婚外情而發生的婚外情也不是真相,甚至連那個“掩飾”本身都不是真相。自殺的詩人,尋死的原因竟如此地跟詩意不沾邊。

13. 《食物信息圖》

食物信息圖

一本形式大于內容的書,擺書架里倒是挺好看的。除此之外也沒什么用處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698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02評論 3 42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742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80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297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88評論 1 327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93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75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38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83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84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31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12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22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297評論 1 29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93評論 3 397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30評論 2 377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