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地主之家,一家世代篤信佛教。奶奶作為家里的長女 ,本應該生活的非常幸福 ,但是 ,一場不知名的傳染病讓一家十三口人相繼去世,奶奶在十三歲時就成了孤兒。奶奶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沒有媽媽給纏腳,在那個崇尚小腳的年代 ,奶奶到十八歲才嫁給了我的爺爺。
我的爺爺是富裕的農民家庭的長子,家族急需要奶奶給生個長孫 ,但是奶奶一連生了好幾個女兒,被婆婆嫌棄,罵奶奶生女兒生的門口的灰堆都要灰三年。后來奶奶終于生下了兒子—我的爸爸,便視為掌上明珠。
由于奶奶連年生孩子,營養缺乏,爸爸出生以后 , 身體便有不足之癥。奶奶便日日小心看護,也心愛的舍不得把爸爸放下,整日抱在懷里端詳。
后來奶奶又生了一個兒子,一歲半時夭折,其余的幾個女兒也有夭折的,奶奶幾乎隔幾年就有喪子之痛,加上幼年的家族傳染病相繼離世的原因 , 奶奶倍感生命的脆弱。因此, 奶奶對我們每個人都呵護有加。不管家里人誰生病,奶奶都會嚇得一趟一趟往廁所跑。更是無微不至的端茶倒水的照顧我們,以至于我長大后還在懷念奶奶的照顧。
奶奶因為是孤兒的緣故 ,特別的堅強 ,從來不流眼淚。奶奶常說自己眼窩硬,流不出眼淚。也許 ,那些眼淚在一次次的親人離世中都已經流干了 ,或者是眼淚已經不能發泄生活的殘酷了。
在爸爸考上師范以后 ,奶奶不準備送爸去上學, 原因是家里沒錢 。沒錢一是因為爺爺的太老實,盡管整日勞作,也不能保證一家人的溫飽。? 二是因為奶奶的花錢大手大腳。但爸爸也知道家里的困苦 ,雖然決定不去師范上學了 ,但是 ,愛學習的爸爸常常在半夜醒來 ,坐著看窗外發呆 。奶奶一日半夜醒來發現后, 就問爸爸就這么喜歡讀書嗎?爸爸點頭, 奶奶于是出去借錢 。她習慣性的用半升裝些黍子 ,或者手絹包幾個雞蛋,藏在衣襟下面,挨家挨戶的去借錢。因為師范需要的費用不多,也得益于奶奶平常的助人為樂? ,錢還是借回來了。
爸爸讀師范以后 , 奶奶還是入不敷出。爺爺是個好受苦人。但是也吃不住奶奶大手腳的花錢。奶奶從小萬貫家財沒有大人約束 ,已經習慣了大手大腳的花錢,而且,她總說“今日脫了鞋,不知明日穿不穿 ,“所以,有錢就花, 覺得買房置地都是虛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爸爸師范畢業以后 ,由于喜歡樂器,二胡也拉的好,全地區十三個縣, 爸爸二胡比賽第一名,老師建議爸爸去考音樂學院,爸爸回去和奶奶說 ,奶奶就和爺爺商量賣了唯一的房子 .支持爸爸去考音樂學院。
房子賣了以后,爸爸買了一把二胡,去考音樂學院,但是,去了才發現,別人都會彈鋼琴 ,自己的那把破二胡根本就上不了臺面。爸爸回來就按國家分配當了老師。奶奶則因為沒有房子住了,跟著人們出口內蒙去,想著分些地在內蒙安家落戶。
奶奶去了內蒙以后,爸爸在學校住宿舍,結識了媽媽,爸爸媽媽要結婚的時候,爸爸去內蒙叫奶奶回來。奶奶彼時也沒有在內蒙成功落戶,自然也沒有分到地。只是把少量的積蓄也花光了。爸爸說有工資了 ,可以養活奶奶 ,于是奶奶回來,租了一間出頭門的小西房娶了媽媽。
媽媽說奶奶當時窮的只有三個碗 ,媽媽去了碗還得跟人借,鍋都是半個,媽媽作為有錢人家的女兒,實在不能理解奶奶是怎樣把光景過成這樣。
而奶奶卻覺得“三月不嘗鮮,妄活一年。”“有金山銀山,不如有個好身體,”
爸爸決定蓋房子,本來只有蓋三間房子的能力,但是,為了爺爺奶奶也有住的地方,就蓋了五間 ,每塊泥排都是爸爸和爺爺親自弄好的,加上爸爸文采了得, 單位讓寫材料勞累過度 ,經濟的拮據和勞心費力 ,蓋完房子以后爸爸便病了,整日躺在炕上睡覺。奶奶便于心疼和無奈中擔起來這個家的全部責任。
爺爺不善言談,不管閑事,家里大小事情奶奶只能一個人做主。
奶奶細心的照我們兄妹四人,中午給我們做飯,晚上還管我。也得常常照顧總是生病的父母。為了不給爸爸增加負擔 ,奶奶還給外人看孩子,一個接一個的看 ,奶奶的一生就在照顧別人中度過。
于這苦難和忙碌的生活中,奶奶亦能從這生活中生出花來,奶奶愛看戲,戲便是奶奶的精神生活。
奶奶因為篤信佛教,所以,對事看的很開,她一生不存錢, 不買奢侈品。除了日常吃穿,奶奶的余錢就是看戲。雖然生活貧苦,但是奶奶沒忘了過精神生活!因此,奶奶說“唱戲了,比(喻)世(事)呢。”從戲中懂得了很多道理。加上她出生在富裕家庭 ,家教極好,見識極廣,本身又信奉佛教,還和外國的傳教士是好朋友? ,所以,我的奶奶是一個思想豐富,明理大度的女人。
常記起和奶奶在一起的歲月,那些童年的美好全部來源于我的奶奶。
由于媽媽上班忙,兄妹又多,弟弟又只小我兩歲,所以,我從小就歸奶奶看管 。
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光是幸福的,我常于奶奶的炕頭上,看奶奶做飯。奶奶喜歡做飯,那些素食在奶奶細碎的刀法下,于蔥花嗆起的素油里, 成為一道道美食,令我饞涎欲滴!
奶奶一生吃素, 她說“吃肉香吃肉香 ,見了閻王沒招了。”
我常躺在奶奶的腿上 ,聽奶奶講戲里的故事。也會在晚上昏暗的燈下,躺在奶奶的臂彎里 ,聽奶奶哼著古老的催眠曲昏昏入睡。更會在病的迷迷糊糊中,被奶奶抱起 ,喂一口綿軟的小米飯。也會在病了幾天都不好的時候,昏昏沉沉中看奶奶像個神經病一樣跑來跑去給我叫魂兒。也記得跟著奶奶去看戲 ,去串門,總是嫌奶奶的腳步太慢 ,我也磨磨蹭蹭的依偎著奶奶一步一步的數著步數消磨著時光。
在與奶奶的相守中,我不僅感受到了奶奶分外的愛,更多的是得到了奶奶的真傳,那些奶奶于苦難生活中總結的經驗和在戲里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都是我日后活的通透明白的法寶。
奶奶常說,“太陽都從門前過,可要讓你嚇呢,可要叫你怕呢。”當我為人母后,經過世事變遷, 我明白了句話。
奶奶說“借不上米,還能把半升丟了,”我便也得到啟發,敢于嘗試。
奶奶說“跌倒打了,絆倒灑了。”我便懂得活的要隨性一點。
奶奶說“蓋棺定論 。”我知道笑到最后,才是真的好。
奶奶說“好家好院,有啥呢!”我知道不要迷信害怕 。
奶奶說“軟軟不死人 ,一厲害就厲害死了。”我知道在生活中要適當的示弱。
奶奶盡管明白這么多道理 ,凡事不糾結,但也還是在擔心和勞累中病倒了,一躺九個月,雖然只是糖尿病,但是,那時候 ,糖尿病還屬于治療不了的疾病,奶奶便在不舍中離開了人世。
她走時,都沒有七十歲。我們很遺憾留不住她, 她卻說“人活七十古來稀。”以此來安慰我們。
奶奶走到時候最放不下的我,她最后的遺言是讓爸爸多照顧我一些。
奶奶一生最大多愛好是看戲,但是,等我們家買了電視以后 ,奶奶卻已經病入膏肓 ,她只有一次被攙扶到我家的炕上,在家里看了一回戲。
奶奶走了, 在我十三歲的時候,我的青春期因此沒有過好, 我痛失了最愛的我的人,沒有人告訴我奶奶到底去了哪里?
奶奶走了,我的心也空了。長大后的我總是后悔沒有報答奶奶對我的愛和照顧,只想如果有了來生,我愿意照顧奶奶一生。
奶奶的一生是貧窮且悲苦的, 但是,她從不言苦。總是承受著生活的磨難,忘卻著痛苦,一個人支撐著所有,給家人最大限度的愛。
奶奶是一個付出型的人,她從不知索取。付出也從不要回報。她的智慧和順其自然,活在當下的人生態度 ,其實是最明智的一種活法,她把悲苦的人生過成淺唱低吟,于豁達中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