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 ? ? ? 喪,成為了一種流行病,據說現在的年輕一代有喪的特質,時不時自己就莫名地喪那么幾天,甚至朋友間還會相互間比拼比拼誰更喪。
? ? ? ? 什么是喪?我們知道喪就是頹廢得像是坨爛泥,絕望到無聲無息……絕望、頹廢、悲觀,它的重點是悲觀的認知態(tài)度,是一種焦慮的情緒。
? ? ? 我認為這種焦慮是自戀的延長,或者說是全能自戀的極端表現。況且,一個人表現得很喪至少有兩個好處。
? ? ? ? 第一,搏取同情,明目張膽大張旗鼓地“啃老”(非指單純地啃老,泛拍啃身邊可啃之人)。它的心理機制是我都這樣子慘了,你會忍心讓我再受一丁點兒的罪嗎?你們不應該順著我、養(yǎng)著我嗎?
? ? ? ? 第二,繼續(xù)維護自己的自戀。它的潛臺詞就是我只是不想動,懶得去改變,其實是怕、不敢去面對改變失敗的后果,不如保持現狀,雖然喪點,但表面上是很驕傲地喪著的。
? ? ? ? 就這樣,對外瞞過了身邊的人,對內欺騙了自己。喪,換來了同情、維護了自尊,算是“名利雙收”,那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