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博物館聽韓湛寧講“神韻仙彩 —— 山西永樂宮壁畫賞析”,隨后一同觀賞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閑暇時談到他從一名著名的裝幀設計師開始跨界做出版人,在行業哀鴻遍野的時候進軍出版業,信心滿滿。
我們都對出版行業充滿信心,他的信心來自對作品內容和他擅長的裝幀設計,以及通過多種形式將IP用到極限;而我則是對技術進步將重構圖書(出版)產業鏈有深刻的感知和實踐。
從博物館出來,他趕往中心書城,我去圖書館。
圖書館訂閱了有十來種關于編輯、出版和發行的專業雜志,我基本上每隔個把月時間路過時會進去瞄一眼。今天翻了這十幾種雜志,沒有什么收獲。留下印象的有這樣一段文字:“出版還算走運,每年有800多億市場120多億利潤,又處于壟斷階段,580戶分飯吃,平均都有2000萬利潤,是變化很小的一個行業。但對某個出版社來說,也可能是毀滅性的,比如音像出版社、圖片出版社。如果沒有前瞻性和超前準備的話,就不能從輝煌走向更大發展。在質變的時候,如果沒有跨界創新、結構性創新,只是在個別圖書選題上變來變去,是解決不了生存問題的。”(上海市政協文史委 祝君波)
讀了一篇某大社領導的關于網絡環境下出版社銷售渠道方面的一篇文章,深感印證了祝君波前面的一段文字,心中五味雜陳,此時、此處不宜細說了。
依照中國的傳統,現在能做到出版社領導的基本是50后、60后,要讓他們徹底理解互聯網還真有難度。記得曾和一位研究數字出版的老師溝通過,他也說最難的就是請領導用80后、90后的思考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來認識數字出版。
今天得閑時還將這幾天的報紙快速翻閱了一下,世界變化真是瞬息萬變啊!未來一段時間,趁著又拿到一個專利的東風,將密切拜訪一些投資人和知名作家,一步一步邁上重構圖書(出版)產業鏈的道路。
請大家見證、思考、支持、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