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師大附近,有一家水準書局,書局老板愛與人攀談,并推薦自己心儀的書籍給來往的客人。根據與你的投緣與否,決定你的折扣高低,5——9折不等,并視自己的心情決定,要不要捎帶附贈你本書或影券。然后在你購下的書上,自信地戳印上一個很丑的書局印章。我的書店我做主,就是這么恣肆任性。
曾經也想擁有這么一家自己的獨立書店,午后悠然而至店中,一壺茶,一本書,賞心會意之處與來往的客人交流,晨昏憂樂總相親,就這樣慢慢地過自己的小歲月。
然而,網絡時代的今天,面對著亞馬遜等網上書店(折扣低,竟然還免費配貨,足不出門就能手到擒來)的強烈沖擊,獨立書店應該如何立足?很多實體書店各出奇招,比較著名的,如莎士比亞書店,留宿過“風滾草”(隨風四處漫游的作家、藝術家或流浪者)過萬,成為面向文學青年的青年旅店;酷客書店,將食物引進書店,做成真正的餐飲。目前,很多獨立書店,都提供咖啡餐飲,咖啡的香氣尚能與書相得益彰,但餐飲的飯香,卻不知道書籍是否能承受得了?在現今,獨立書店究竟該如何經營,或者說,獨立書店值得踏訪的魅力何在?
水準書局的老板顯然是憑借其超凡的人格魅力、知識涵養以及獨一無二的書局特色、較低的書價標準,風生水起。就書店本身而言,除卻咖啡甜品相配合的司空見慣的運作模式之外,我們可以有以下創意設計:
一、“周邊物”模式
書籍周邊擺放雜貨,如文具(以手賬膠紙信箋為主)、創意品、裝飾品等,雜貨的內容與店內書籍的內容或氛圍相近。比較典型的,如臺灣誠品書店(敦化南路店),食譜的周邊是日式風格的精致可愛的碗碟茶具,手工手作類書籍周邊是相關的精致可愛的成品。說來慚愧,在誠品書店,我最終收入囊中的卻是一個會走路的木質音樂機器人。
當然,雜貨的選擇不僅需要有創意、有品位、有前瞻性,也需要對社會趨勢敏感,符合當下的流行度。在結賬的時候,可以留心客人們的手邊物,比如某一類型或品牌的錢包較多的話,那么就多準備些同一品牌或類型的雜貨。
二、主題活動模式
比如新書簽售活動、換書會活動、親子繪本閱讀會、主題講座等,這一模式較為流行,但活動頻率需要控制或規劃好,不能時常影響到正常的閱讀經營。
三、“本周的一本”模式
一周只推薦一本書,可以邀請書籍作者來坐陣,一本書之外,有配合這本書的周邊物。推薦的是刺繡藝術家的攝影集,那么周邊物就是刺繡作品實物;推薦的是一本小說,那么周邊物可以是小說內提到的某些物件,比如芬蘭作家的小說《真實的騙子》,搭配的周邊物可以就是書中提到的另一位藝術家的木雕作品;推薦的是一部文學作品,實在找不到相關的周邊物,那么也可以是對這位作家有啟發的書籍或物件。
如果是一家面積較小的書店,那么這種模式可以成為主體模式,或者放在書店的固定一角形成固定模式。采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滿足讀者對每周不同領域主題的好奇心,有期待,有交流,有求知。
四、純書籍模式
1、書籍的擺放。
依據主題可以是“衣食住行吃穿”六類,或旅行、食物、藝術、設計等大類,書籍擺放時可以講究一些技巧手法。
比如平擺豎放,讓視覺效果有活力與變化;
比如同類主題的各種形式書籍的綜合,“旅行”概念的主題,可以將小說隨感、漫畫、攝影集結合在一起;“動物”概念的主題,除了學術研究性的書籍以外,可以將有關動物的隨筆、繪本、漫畫等擱置在一起。
比如有關聯作者的書籍的歸類。將有愛恨情仇或各種淵源論爭的作家們的作品集子歸類在一起,供讀者自己去探究品評。
2、人群的關注
比如有自己的私人書單,與顧客去談書,將最熱的與自己最喜歡的推薦給相合適的人,并互相補足,從客人那里同樣也能有所啟發思路。
比如有漫畫情結的學生,可以向他們推薦這位漫畫家也鐘情喜愛的作家作品,甚至在漫畫書周遭畫上手工推薦語,引起這部分客人的興趣并實現不斷遷移。
3、特色書籍
當然,如果擁有只在本店出售的獨有書籍,物以稀為貴,更能吸引客人的興趣。比如張立憲制作的《讀庫》,自己制作書籍出售;比如羅振宇,出售的是有獨立銷售權的書籍,再對這些書籍進行解讀推廣,自然有不一般的效果。
“書籍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總相親”,書籍記錄著人類思想發展的軌跡和全部的成敗得失。當舊事已經煙雨迷蒙隨粉蝶湮滅,當新生平臺已經勢如破竹般興起,獨立書店,我相信,它依舊能憑借其獨有的魅力,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浸潤進人們的內心深處。
注:“本周的一本”模式,參考吉井思《東京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