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偏見不是壞事
偏見對人的影響
有人用偏見可以激發人的潛力來證明偏見不是壞事,可我很難認同,偏見對人造成的影響還得分人。
如果你有一顆強大的心臟,那么再多的偏見,都會變成獲獎致辭里的那句——「感謝那些不愛我的人,是你們讓我更加強大」。
可是如果偏見發生在玻璃心的人身上,可能不經意間就破壞掉了所有的動力源泉。一句話就能讓他跌落谷底。
這些都是偏見造成的影響,時好時壞,不能證明偏見本身是好是壞。
偏見的定義
看到偏見這兩個字,第一反應似乎都會覺得它是一個貶義詞。確實,偏見指的是在不充分了解人或事物時下的定義。不充分造成了有偏差的見解。
造成偏見的原因有兩種:刻板印象、第一印象。
很簡單,刻板印象來自我們對相似事物的歷史經驗;第一印象來自我們對事物的初步認知。因為它們很直接,所以我們會相信和接受;但它們往往也很粗淺,有時候是阻止我們進一步認知的阻礙。
舉個例子,我們通常會認為一個著名導演的新電影,應該是好電影,剛巧這部電影又配上了精致的海報和強大的演員陣容,實在是很吸引人。而同期上映的還有一部完全不知名的制作團隊的低成本作品,根本就沒有明星助陣,也毫無宣傳。可結果是大導演的作品是大爛片,而低成本作品竟然是神作。但大多數人是直到電影下線之后才了解到的。
而這種巨大的反差,或者說是期待值偏差也會引發新一輪的偏見:大導演再也拍不出好片子了,新的制作團隊以后肯定會有好作品。
可是,這又一定是事實嗎?
利用偏見
我們真的能對一件事物或一個人能夠做到「全知」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活著的樣子,和在別人眼里的樣子,總會有一些偏差。有人學會利用這種偏差,去完成更好的自己。
TA裝成一副不努力工作的樣子,但是成果卻很驚人;TA說他從來不復習,但是每次都拿滿分;TA胖胖的呆呆的,歌聲卻很有爆發力;TA是一個花花公子,但為了一個人放棄所有。
偏見這個東西我們沒法消除,因為我們達不到全知。但它不是一件壞事,聰明的人把他當解藥吃,你要拿他當毒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