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曾歸隱過山林,在山水之間思考人生,觀賞天地,感悟人生,他曾在歸隱時寫了一首詩,帶著些許疑惑和矛盾,思考自己的內心,思考人生哲理。這是怎樣的一首詩,令李白在山中歸隱時內心充滿矛盾,一起來品讀這首詩,一起走進李白的心里。
這首詩名為《山中問答》,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歌原文如下:
問余何意棲碧山 ,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整體讀下來給人一種音律美感,朗朗上口,既有李白特有的浪漫主義色彩,又有深厚的用詞筆法,勾勒出詩人內心的所思所想以及話外之意。詩的題目為“山中問答”,然而這個問答也仿佛是在自答,李白的這首詩我們從字面上和意義上兩方面逐句來解讀。
先看詩的首句,這句說的是有些人問自己為何要隱居在這碧山之中,這句詩很有李白的風格,開門見山點明了詩的用意和緣由,給人留下疑問和思考。為何詩人要隱居在這山中呢,我們不覺便有一些思考,且看下句。
第二句詩緊接著首句,回答了首句中提的問題,這句詩說的是自己只是微微一笑卻不作答復,心里很是悠閑自得。有人便問,這樣回答哪里像是在回應,“笑而不答”仿佛在回避什么,其實這也是詩人內心沒有完全想好要怎樣回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從另一方面來說便是沒有想好要怎么回答,說明詩人內心還是有一些矛盾,正好“心自閑”來順過去說,能夠隱居山中悠然自得,少了煩惱,多了自在,或許這便是答案。
再看第三句,這句詩說的是山中的桃花正在盛開,流水也正蜿蜒流著,這句詩交代了詩的寫作時間是在春天,并且將隱居山中的環境形象美妙地描繪出來,好像一幅畫,有高山,有流水,有桃花,有詩人自己。這樣的環境里可以感受出詩人李白內心還是很愉悅的,且“桃花流水”也巧妙地化用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隱居這山中,就像是在桃花源一般,自在而悠然。
而最后一句詩便進而開闊思維,說的是這山中別有一番天地,不像是在人間一般。為何詩人要說別有天地,我們可以聯系上一句來解讀,上一句化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如此的環境十分悠然自得,自然便是別有一番天地,李白不僅說別有天地,還將其夸張地比作為“非人間”所可比擬的,這種夸張表述也是帶有了浪漫主義風格的。
李白的心里或許有些矛盾,沒有看透一些事情,隱居在山中,有人問他為何要隱居,他也一下子答不上來,總覺答不全面,只是為了悠然自得么?或許李白是在逃避,或許李白是在向往歸隱生活,又或許李白被碧山的美景所吸引,真正的原因便只有李白心里知曉,每個人的人生有不同的過法,惟愿短暫的內心安寧和自在悠然便很幸福。
人生如戲,每個人的心里也有屬于自己的桃花源,那里有春暖花開,有高山流水,有自在逍遙。致敬經典古詩,致敬人生。(文/云冗霧)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作家云冗霧”,今日頭條@作家云冗霧,百度百家@作家云冗霧,新浪微博@作家云冗霧,等等,與你一起品詩品詞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