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10倍速影像閱讀法》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經管作家,他被譽為大前研一的后繼者,就是這樣一位神級人物,我是看了行動派影像閱讀的課程之后才去搜索了解的。
影像閱讀法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左右腦分工和潛意識意識這些心理學知識,它和其他速讀法不同的地方在于除了重要的帶著目的進行剝洋蔥式一層一層跳讀之外,還有個激活潛意識的過程。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像照相機一樣,按照一秒一頁的速度,將整版頁的內容攝入進腦中。這種方法把文字當做圖來閱讀,像小孩子翻閱畫畫書一樣,進行視覺刺激。
這本書是臺版書籍,臺版第一版的時間是2007年,也就是10年前。而書中主要介紹的影像閱讀的方法是第三代速讀法,起源于美國。用《王者速讀法》作者對速讀歷史的梳理的話來說,影像閱讀的方法一出,震驚世界。
這種方法確實有顛覆常人認知的能力。在行動派組織的講座過程中,一直有人質疑這種方法的可行性,覺得一秒一頁,簡直是扯犢子忽悠人,一晚上看個幾十本書,那小說,那詩能這樣看嗎?
在我看來,一秒一頁是影像閱讀的過程,但不是整個影像閱讀的全部過程,攝入之后還要進行潛意識到意識的活化,這個過程不是一秒兩秒能解決的。另外,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采用金字塔結構寫作的商業經管類書籍,小說什么的也當然可以用這種方法。因為看了這些講速讀法的書籍,速讀法不是看完一遍就拉倒的,而是一遍30分鐘,一遍30分鐘的擼下來的,扒洋蔥扒下來的。
看完這本書得到的最大的啟發是什么?
不在正文的讀者提問中,作者用字典查自來解釋超閱讀和跳讀。回想一下我們小學時候老師是怎么教我們查字典的?老師說,查找自己的姓,假如說我的目標是查找“吳”,我現在部首找“口”字,然后按照筆畫找到吳字。那我們讀書其實也是這樣,一本書就是一本字典,書里面也有很多的知識技能,有很多的可以學習的點,那你會為了查吳字,從頭到尾把字典看一遍嗎?不是吧,而是直接翻閱到吳字,然后看字典關于吳字的詞組和具體的示意。
那看書呢?我們帶著目的讀,就像我們為了找到一個字的意思,我們不從頭到尾讀一遍這本書,因為有答案的地方書上就是20%的地方有我要的答案。我只要把最重要的地方get到就是賺到。讀書就像查字典,查到自己要的答案的部分,能解決我的問題就可以。
下次讀書問一下自己,今天我要查那個字?(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