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為成年人我們擅長于把學習的樂趣變得無影無蹤,不管學習的對象是音樂,數學,游泳或別的什么。而更糟糕的是我們在孩子做不好的時候會批評,嘲笑,否定孩子,又因為它發生的過于頻繁,以至于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批評嘲笑是一種危險的行為,并且很難糾正它。我們往往以為孩子好為借口,以幫助孩子為初衷,在孩子做不好的時候放棄的時候嚴厲的批評他們或者嘲笑他們。事實上,這樣的批評和嘲笑并沒什么用,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孩子的植入了一個聲音,時刻提醒他,你不行,你做不到。更讓人悲傷的是,這個植入的批評和嘲笑的聲音,反而使孩子放棄他的興趣,繪畫,音樂,寫作,數學等等,進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批評,沒有自信,否定自己,更嚴厲的批評,自我放棄。
小丫頭五歲,在同齡人中語言能力發展很快,在三歲左右就你能清楚的描述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但在數學方面的能力就差強人意了。在記了很多次后才把我的手機密碼和手機號記住。以致于在第n次她問我的手機密碼的時候,我完全按耐不住自己的火氣了。而在一次由于家里人多,她完全數不清家里有幾個人后,她無情的受到了姥姥的嘲笑。母親在給我打電話說你家丫頭的數學真心不行,我趕緊告誡母親不要當著她的面過早的下定義,她將來學習道路還很漫長,現在就跟她植入數學不行的印象,恐怕以后真的不行了。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這本書中,有一個篇章是講作者和女兒玩賣東西的游戲,讓女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加減法 。我受到了啟發,跟小丫頭玩起了買賣的游戲,她負責給每樣出售的物品標價格,我負責買東西,我們拿真的錢來玩,讓小丫頭找錢,數錢。玩了兩次,小丫頭覺的換錢找錢有些難,玩的性質就不高了。后來看到東西上的標簽紙,我想到了另一個游戲,我把之前玩買賣游戲的訂價紙揉成球,告訴小丫頭,一個人每次拿兩個,加起來的數字,就是刮對方鼻梁的次數。這個帶有懲罰性的游戲激起了小丫頭的興趣。我就這樣玩了一下午算數刮鼻梁的游戲,從兩位數到三位數想加,不知不覺中,小丫頭的計算能力提高不少。有一天,她在車上直接說出七十減四十等于三十的時候,我和她爸爸都驚訝了一下。我想我的游戲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個歡愉的下午,一場關于數學的游戲,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加法,這比我強迫她做一下午的數學練習題來的有效和有趣的多,而游戲的力量也不僅僅如此。
游戲對于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在跟孩子發生爭執和矛盾的時候,游戲經常能很好的改變氣氛化解對峙,讓父母與孩子,老師和孩子很快的融洽起來,孩子身上的小問題也能很好的解決,如自信心缺乏,哭鬧,傷害別人,破壞規則,拒絕溝通,膽怯退縮,易怒等等,都可以通過游戲來更正。
多年來,兒童心理學家已經注意到,游戲對于有過心理創傷的孩子特別重要
游戲是孩子的語言,作為父母只有用他們的語言,才能讓孩子知道.:我們聽懂了他的心聲,我們贊賞了他的努力,我們相信他能行!
就算不幸已經陷入了文章開頭所說的惡性循環中,但作為父母 ,我們只要放下自己的控制欲,放下自己的焦慮,用心去感受和體驗生活的樂趣,嘗試著去和孩子游戲,和孩子共同成長,你會發現不管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還是五六歲的調皮孩子或者是進入叛逆期的青少年,都能從游戲中獲益 ,讓孩子重獲已經失去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