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看了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在書中提及一位讓我們中國人難以忘記的道士,那就是王道士。王道士不知為什么去到佛教之地莫高窟守經(jīng)。據(jù)說,起先他是一名農(nóng)民,為躲避戰(zhàn)亂不得已做了一名道士。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但為了保護莫高窟,又不顧生命冒死向慈禧上書。可是當時的清朝已處于大廈將傾之際,有誰在乎一名道士的請求,又有誰在真正關心這一問題。作為一名道士他能夠?qū)⑽奈锼u得的錢款用在維修莫高窟,這一舉動確實難能可貴!
? ? 從歷史的角度看,也許有人會對王道士恨之入骨,一大筐一大筐的文物就僅僅以一點錢作為交易。但是一些流落在外國的文物最后還是找回來了。試想,假如這些文物在中國境內(nèi),還會保存到現(xiàn)在嗎?我們不禁要問,以當時清朝國家的經(jīng)濟水平和國民意識,一定能夠?qū)⑦@些寶物保存至今嗎?
? ?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不妨翻閱歷史資料和觀看歷史視頻,就可以得出結論。那個時代,外國侵略者侵入中國,許許多多的清朝百姓與市民就是等人來殺之的砧板上的肉而已。可想而知,清朝統(tǒng)治下的中國,百姓何等愚昧,愚民何等愚之至極,就連一丁點反抗的意識全無。難怪大清王朝會覆滅。可悲啊!可悲!
? ?我們不能將一個平常百姓的失誤歸結為他的可惡或痛恨這位尋常不過的一個清朝的普通道士。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現(xiàn)象,在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整個國家的綜合水平。大清王朝強盛之時,有誰敢侵犯。當她頹敗之際,任由許多帝國主義來瓜分。若國家強盛,何須出現(xiàn)王道士,國家弱小,定出千百個“王道士”,只是那些所謂的“王道士”,沒有被外國的攝像機和照相機記錄罷了!沒有機會展示在世人的面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