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羅輯思維”的“即將到來的階層社會”這集,主要通過對比中美教育來對比中美社會分層現狀。羅胖的節目總能刷新下人的三觀,這次也不例外。
一般來講國人總會拿美國的素質教育當正面來評判中國的應試教育及高考制度,但這次,羅胖引用了萬維鋼的觀點“中美教育都是本質相同的應試教育”,只是美國精英大學錄取標準的不同造成了看似不同的中美教育。但實質上,中國的高考制度相對比美國精英大學的錄取標準來說更公平更有確定性,因為窮人家孩子只要夠努力,仍然可以通過較為公平的考分進入一流大學,從此擺脫原屬的貧困階層。而美國精英大學的門檻對于窮人孩子來說更難夠著,因為只用功考高分是不夠的,還需要參與各種課外活動加分,有著某些興趣愛好,比如騎馬高爾夫樂器等等,而這些考察背后每樣都是需要家庭的經濟,父母的長遠眼光來作為支持。因此,美國名校在美國社會分層中起到了重要的固化作用。
之前看過討論中國科舉制度的文章,有著一脈相承的思路,雖然現代大家都批判八股文妨害了中國文化的發展,但它存在的同時給底層人民帶來了希望,它就是階層上升的階梯,在后期廢除八股文之后,反而斷了底層人民的希望,更加固化了社會階層。同時因為比較了解美國大學的錄取要求,我很認同羅胖的這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