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可曾閉目靜坐,觀察過自己的思緒?我們可曾觀照過自己的心智的運作,或者我們的心智是否觀察過它自己的活動?觀察自己的意念、感覺、觀察自己如何看樹木、花朵、鳥兒、人們,觀察自己如何回答一個建議,如何對一個新的想法反應。我們可曾做過這件事?如果沒有,我們真是錯失了好多東西。
? ? 了解心智如何運作,就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心智是如何反應的,如果我們的心智對自己的活動不能覺察,我們就永遠不會弄清楚社會是什么。
? ? 我們可能讀社會學的書籍,學社會科學,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心智是如何運作的,我們就無法真正了解社會是什么,因為我們的心智就是社會的一部分,它就是社會。我們的反應、信仰、廟宇、穿的衣服、做與不做的事情等等,社會就是由這一切事物造成的,它就是我們的心智復制品。
? ? 社會總是想要控制、模塑、鑄造年輕人的想法。從我們出生開始接受各種想法起 ,我們的父母就不停地告訴我們什么可以做或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信或什么不可信。我們被告知有神的存在,或沒有神的存在,似乎只有政府及一些獨裁者能做預言家。
? 從童年開始,這些東西就傾注到我們心里,這意味著我們那顆年輕的、易感的、好問的、好奇的、探索的心逐漸被包圍、限制、定形,然后我們就適應了特定的社會模式,不再做一名改革者。既然這種落入模式的思想習慣已經確立,那么即使我們再去革命,我們仍然落入模式之中。就像囚犯為了得到較好的食物或更多的方便而反抗,但是仍在監牢的范圍內。
? ? 即使我們尋找神,或者試著弄清楚什么才是一個正當的政府,我們還是落入社會的模式之中,這模式總是告訴我們這是對的、那時是錯的;這是好的、那是壞的;這些是好領袖,那些是圣人。
? ? 所以我們的反叛就像那種由野心家或聰明人帶領的反叛,它總是被過去所限制。這不是反叛,不是革命,而只是一種強化的行動,一種在模式中較為勇敢的奮斗罷了。
? ? 真正得反叛,真正得革新,乃是突破舊有的模式,向模式外搜尋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