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一大清早,我剛進入辦公室,就聽到兩三個老師在聊班上熊孩子的問題。
“13班的某某同學,實在太皮了,上課不但不聽,而且在搗亂,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有影響其他同學,說也不聽,實在氣人!”只聽一個老師說道。
“是啊,就是做在前排那個男生,就在我的眼皮底下,一直看著他還是這樣我行我素,眼神一副毫不在意,桀驁不馴的樣子,根本不懂得尊重人,一點家教都沒有,真想過去給他兩個耳光!”另一個老師也在抱怨。
“那不是,要是在以前,像他這樣的學生,早就挨鞭子了!像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對老師是又敬又怕的,更怕老師叫家長來。”
“不要被他氣到,他班主任上課也是這樣,根本馴服不了他,也單獨找他批評過了,但卻沒多大作用,過不了一天兩天,又恢復原樣。”
“是啊,我也單獨叫他到辦公室批評過,也跟他班主任聊過,他班主任也說了,他是獨生子女,父母都在單位上班,太過寵溺他了,根本管教不了,我們只要盡量不讓他影響到上課就好。。。”我也教這個班,所以深有同感,忍不住加入聊幾句。。。。。。
我進入教師行業一個多月了,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了,尤其是面對一些熊孩子問題,可以說每個老師都必然會遇到的。雖說我不是班主任,可以不用那么頭疼,但是,因為班上幾個熊孩子,常常會影響到你的上課進度,還有一節課的效果和自我體驗。
我這段時間發覺,在紀律好的班級里,上完課后,我心情舒暢,對自己的教學水平信心滿滿。然而,在紀律差的班級里,上完課后,常常心情郁悶,有時都開始自我懷疑了:我到底會不會上課了?因為經常要管紀律,經常被熊孩子打斷思考,導致上課很不順暢。
所以,熊孩子的問題你還真不得不管,這也是每個老師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而且,相比以前,熊孩子的數量近幾年出現得更多了。
這不得不讓人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熊孩子呢?又如何“恩威并重、賞罰分明”地教育小孩以免他們淪為熊孩子?
先來看看網上大家的討論:
(以下內容源于一位經濟學教師——李俊慧 開設的百度貼吧)
夕jie
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揍孩子,而是根本不揍,小屁股就是要填鴨教育,自古都是這樣,以前私塾還更狠,哪怕到我們讀書哪會兒,一般被罰站,然后再被揍,如果更嚴重就被喊家長,現在反過來了,動不動就喊家長,說真的義務教育真的害人啊!
feiyuntion
揍了,不管傷不傷,家長投訴老師都吃虧,現在沒老師那么笨還打學生吧,獨生子女的父母心疼著呢,你何苦為了教育別人的孩子而背風險。
bowemfv
我們那會兒最怕喊家長,一旦家長被喊,一頓揍不說,還得看著家長在老師面前千賠萬禮的,現在喊家長意思是調皮就讓家長自己看著辦,老師為免責不管為妙。主要原因還是和醫鬧的情形差不多,家長都見不得小屁孩掉眼淚,一旦投訴校長一般是批評老師息事寧人。所以問題的根還是在政府那里,那些行政主管部門的人只會官僚作風,如果他的什么親戚朋友投訴那個老師,校長不敢主持公道堅持原則,老師不但受領導斥還得受家長辱,所以最佳選擇就是一有情況就叫家長,讓家長自己處理
光之煉金術師
還有一個原因是計劃生育。孩子是家中的獨苗,在家里就寵不行。少了兄弟姐妹間的競爭,效果就類似于行政壟斷。
樓主
外國也一樣有類似的問題,現代社會少子化應該是其中一個關鍵,中國搞獨生子女政策就更加強化了少子化的程度。
樓主
其實我也不是很贊成隨便就打小孩,有些膽氣弱的真的會給打出陰影來,驚嚇過后智商是下降的。但有些特別皮,已經被慣成精的,就得保留這個體罰的選項,不能完全沒有。正如死刑之于法律那樣。
陶安禾
對于教育孩子,通常情況下,以鼓勵或不揚不貶處之,我想大家應無太多異議。大家分歧多在于對行為相對“賤得疼”的孩子體罰手段采用可否上。這實際是一個關于孩子行為選擇的問題(心理學?),孩子也是自私的,我們采用威逼還是利誘,這個度還真不好把握,利誘還好說,負作用似乎還可控,威逼,隱性的代價(行為模仿、心理陰影甚或扭典)是否太高,與換來的顯性的收益(孩子選擇正常行為)相比,孰高孰低,還真不好簡單評判(信息費用高)。當然,世無完美之事,對熊孩子,教育代價較小的,是哪一種呢?是溺愛還是棍棒?教育學,首先是教育心理學嗎?請李師與各位師兄指點批評。
當然,孩子有差異,客觀局限不一樣,這里是討論總體層面,打作為體罰,以親身體會,總認為效果不佳。可是,千百年來,不打不成器的經驗總結,是科學思維必須接受的事實。糾結啊,作為一個家有育兒的父母。
樓主
我的回復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體罰不該濫用,但不能完全沒有,就如同死刑一樣。對于已經慣壞的熊孩子,以及涉及到特別重要的原則性犯錯,是需要體罰的。所謂治亂世用重典是也。
民國戊年
我也贊成原則性問題要打。我外甥9歲,我母上跟著老姐住幫忙照顧。有一天中午我在家(老姐和姐夫上班不在家),他放學回來因為盯著電視不到飯廳吃飯跟我母上沖突了,吵的兇了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他對我母上說“你去死”,我起身就過去給了他一巴掌。然后他中午沒吃飯,哭著又又去上學了,我看他那樣挺可憐的,實話說有些后悔,外甥平時還算聽話,對長輩也很孝順,吃什么都給大人分,當時估計就是昏了頭了。可我就要給他個教訓,讓他知道什么是底線,他也沒跟我記仇,還是對我很好,后來我有問他那樣做對不對,他也承認不對
樓主
事后平心靜氣對他用道理解釋一下為什么要打他,清楚地明確這屬于原則性錯誤。他承認不對了,就給他來個抱抱表示贊揚。
民國戊年
嗯,后來是跟他講了道理的,不過我是用物質獎勵的,答應他小學畢業可以買自行車給他。話說我作為一個乖乖女從小沒被打過,更沒打過人,這還真是頭一遭
bowemfv
對,打是一種威懾!對于中學生,師生關系和軍隊帶兵差不多,打是能起到一種震懾作用的,陶友把這些當特殊性來論了
陶安禾
我自己在部隊帶過兵,對b兄的說法有親身體驗,不好把握,有起作用的,但總體效果不好(當然,這只是個人的一點體驗,未必有代表性) 。威懾作用,是來自于人對暴力的一種本能畏懼(避害)嗎?
的確,事后的冷靜疏導很關鍵。突然聯系起治水來了,疏與堵,疏堵結合,以疏為主?
bowemfv
歷史故事中如張飛,過分體罰下屬終遭致被下屬殺死
陶安禾
是的,當年在軍校學習基層政治思想工作方法課時,教員就講過很多古代軍隊將領治軍這方面的例子,所以印象特別深,也深以為然,不能一味的堵。
馬煜凱3
我親戚家一兒子,從小溺愛,到十七歲時已無法管教,離監獄已經很近,然后托關系送到部隊,三年后變得非常規矩,工作也很賣力。沒有部隊的皮帶伺候,不會轉變那么大。
樓主
關鍵是一開始就立下明確的規矩,有獎有罰,而且要有輕重之別(一律嚴刑重罰就會是《經濟學講義》里說的一律判死罪的反效果),然后嚴格執行,而且自己也要以身作則。
daly20120909
該體罰還是要體罰的,我小時候也領教過。小學三年級那會兒,有一天下午的體育課,班主任老師不在,體育老師沒來,也沒個交代,同學們躍躍欲試。最后我跟班長商量咱自由活動。那節課,我們班幾乎把學校“掀翻了”……最后我跟班長留堂,挨了三教尺,話說現在還記得,真疼。最后老爸知道,直接丟話“打得好!”
現在老師不敢體罰了,哪怕只是罰罰站,有些寶貝孫子的爺爺奶奶還會去“鬧”。加上老師也害怕,“一失手成千古恨”,工作都丟了,有時只能求助家長一起管。譬如叫家長或者把孩子的情況事無巨細反映過來,其實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能一起來教育孩子。
有時忍不住會想,小學或者初中熊孩子越來越多,而且根本不害怕叫家長過來。想當初我們那會兒叫家長覺得丟臉,二來家長去學校一次,回來準會挨揍,所以即便最調皮得孩子都有害怕老師的。現在有些簡直天不怕地不怕,還故意搗亂,即便叫了家長也就是不疼不癢說幾句。有時起不到警醒的作用。
現在多是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王子小公主,有時老師罰罰站,還有爺爺奶奶去鬧的。老師管吧,理解的還好,不理解的父母就投訴,搞不好還會丟了飯碗。唉……老師難當,這帶70名小學一年學生的班主任更難了。
樓主
我最欣賞《濟世安民》里寫的竇母教子法,寵而不溺,愛而不嬌。體罰在竇母那里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傷皮肉不傷尊嚴,原則清晰,使孩子即使受罰也仍然對母親既愛又敬(畏),不是簡單地怕,也不會產生恨,受了體罰之后心理狀態仍是健康的。
魚若三文
每次批評中國教育的人,從不自思一個問題:如果放縱你從小自由成長,現在的你會是怎樣的人?既然不放縱,一定是有人在教你,在嚴格的教你,你才走到今天。你以為西方是放縱與管教同在?有幾個這樣NB的老師?你能夠在這樣NB的老師下學得這么NB嗎?以前訓別人的話。
樓主
中國古人說皇帝的御下之道要講究“恩威并重”,其實教育一樣,既要有懷柔的一面也要有嚴厲的一面。
魚若三文
既要會教學生知識,又要樹立學生品格,對老師要求還是較高的。就大眾老師來講,普通學生容易偷懶(不深究偷懶的含義……)嚴厲會更適合一點。但嚴厲也有要求的,不是隨便亂揍……
馬煜凱3
據我觀察,很多小孩喜歡撕碎紙片,打翻東西抖亂抽屜等與生俱來的破壞的欲望,這種行為在家庭內成本不高,且家庭里有父母雙方控制,但在學校這種小社會里破壞的成本很高,一兩個人即可導致學校的教學任務根本無法完成,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現在教育部門控制人數,搞免費教育,教師工資由政府制定和發放,這些導致價格傳導信息的功能失靈,如果放開教育市場,對那些人數多學費低的班級動用武力家長是可以接受的。需要愛的教育嗎,那就多付學費了,會有一對一的心里輔導和更小班的教學。
。。。。。。。
簡單總結下觀點和結論:
1.義務教育是導致熊孩子出現的最重要的局限條件,獨生子女政策雖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局限條件,但還不是最根本的。
2.體罰不該濫用,但不能完全沒有,就如同死刑一樣。對于已經慣壞的熊孩子,以及涉及到特別重要的原則性犯錯,是需要體罰的。所謂治亂世用重典是也。
3.小孩不是心智不成熟,而是缺乏競爭壓力。小孩沒有自制力,是因為小孩不直接參與市場競爭,沒有競爭去約束他,所以需要父母和老師去約束他。
這就類似企業老板直接承受市場競爭,但是員工是間接的,所以員工需要管理。老板不需要管理是因為他偷懶,市場直接懲罰,跟他有沒有自制力沒有關系,而是跟市場競爭有關。而小孩、員工因為沒有面對直接競爭,才需要管理。
所以,對小孩的教育應是明確規則后嚴格執行,而且大人自己也要遵守,就像企業的規章制度,當然更加需要感情投資。
回到我們潯郡中學這個私立學校,不管是對學生的管理還是教師的要求,相對公立學校來說,都是嚴格多了。對于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新生,更是絕對的嚴管。也難怪那些老教師和領導對新教師經常反復強調:必須在開學一個月之內鎮壓住學生,有時甚至采取法西斯手段,否則,剛開始一個月壓不住學生,后面就更難了。。。
而我們的級長也常教導我們:在處罰完學生之后,也要找個時機好好哄回他們。。。
是啊,管理與教育學生歸根結底就八個字:恩威并施,賞罰分明!但如何把握好分寸,處理得恰到好處,卻絕非易事。尤其是在如今的教育體制下,對于處罰學生那個度得格外小心,搞不好就被家長投訴或者變為違法行為了。
所以,教育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