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文:鐲耳
林清玄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后,在生活中大概都能鍛煉出榮辱不驚的本事,也不會在乎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歷過生命的痛苦與挫折,也經歷了許多情感的相逢與離散,慢慢的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的觀想,這種觀想,正是“長想一二”的觀想。
1
我的身邊不乏不惑之年的朋友,更多的以至耄耋花甲,很奇怪的是我與他們無話不談,也或是因為我的生活太過中規中矩,少了而立過后的朝氣與蓬勃,平添了淡然與安穩。我想:這大抵是生活所賜的緣故吧,亦或是受了父親的影響,我得意于他的人生智慧,在平淡的生活中想要學會榮辱不驚的本領。
2016年的暑假,我回到故鄉,父親透析已過五年,平日里的生活是家中、醫院,兩點一線,疾病所擾他的骨瘦如柴,且又經常夜不能眠,身上伴有神經性皮膚炎癥,耐不住抓癢的痛處。我讓弟弟幫他換了智能手機,可以看新聞,下載電影,也順便幫他下載了微信,便于聯系親朋好友。
暑假,我教他如何利用微信發送語音、視頻,以及朋友圈一些簡易的功能。他戴著老花鏡,學得很快,我們父女倆在在一個房間里語音通話了很久,直到他已熟練操作微信。
2
我沒能看過父親朋友圈的通訊錄,暑假結束之后返回工作地。在后來的日子里,聽母親說父親通過微信聯系到了年輕時候的諸多朋友,吃飯睡眠都有好一些。父親曾頻繁發一些網絡信息給我,大抵是轉發一些社會新聞,警示我如何照顧好孩子,防盜防騙之類……
父親發給我的信息我并未一并閱覽,但是看標題也揣摩出大概,我發送語音給他,希望他每天能關注一些積極向上的社會新聞,收獲快樂,聽歌解悶,看些喜劇也是好的,到后來,父親不再向我轉發那些雜亂負面信息。他開始用文字更新他的朋友圈,關注我的公眾號,評價我偶爾發出的某條信息。
3
某一天,父親的朋友圈里發了一張魚塘的照片。父親的文字深深的觸動了我。他說他約好一位年輕時候的朋友,本想帶著朋友去吃魚,他看到魚在魚塘里想起年輕時在東湖打魚的場面就不想吃魚了。因為魚還在堅強的活著,就像他一樣也在堅強的活著,所以那天父親就不想帶朋友吃魚了……
我想起多年以前父親彷徨無措的時候,那些年他不止一次產生放棄治療的念頭,身為子女的我們明白他只是不想為我們增添負擔罷了,親友的勸解,孩子的鼓勵,我們的勤奮和努力讓他選擇了堅強的活著……或許是因為父親在看著,我們總是比往年生活的更加努力些,父親樂于關注我的生活點滴,亦或是我筆下那些零零散散的文字記錄。
平日里家中一切由弟弟料理周全,寒暑兩季回到家中,母親煮飯料理家務,弟弟會提醒他每日所需的藥品,出門前幫他打掃鞋底的灰塵,穿衣戴帽之類繁瑣的小事。我陪伴他往返醫院病房,看到他能和醫生、護士,病友相處愉快,時不時開些玩笑,說些有趣的事倒也欣慰。
或許是因為父親經歷過生命的痛苦與挫折,所以在他有限的生命中,能夠產生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的觀想。我敬佩這樣的父親,堅強、樂觀、勇敢。
4
父親,就是這樣。我牽掛著他,他又何嘗不曾牽掛于我?
他會時不時發個信息給我,問候我的生活。千里之外,他會告訴我家中的大事小情,讓我內心安然,無多掛念。每年生日那天,他會第一個向我發來信息:今天是我女兒的生日,祝女兒生日快樂。
知道我丟失了重要的戒指,父親留下的評論是:身外之物,丟之無畏,有心在即好。看見我更新一篇文章,提及實現了最初的一個夢想,父親留下的信息是:我為我女兒實現兒時的夢想而驕傲。
我寫下的文章,他會評論,我走過的路,他會欣賞。我的計劃,他會支持,我小有成績,他也會因我而自豪。即便我已成家立業,他還是那個默默在身后支持我的人。
在我心中,農民出身的父親其實更像是個文人,他用他半生的智慧教育我如何成為一個樂觀,堅強,努力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