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閱讀原文】
一般來說,類比是我們在說明或理解時所使用的思維輔助工具,它的使用過程大抵如下:
為了向對方解釋清楚未知的X …… (或者為了理解尚處于未知的 X……) 去找一個與 X 類似的、但是對方肯定已經理解的 A 說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X ≈ A 把 A (或 A 與 X 相似的地方) 解釋清楚…… 于是 X 不言自明……
經典的類比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既要足夠相似,又要對方已知,不僅如此,還需要創造者刻意留心尋找。
例如:科學確實是由信息構成的,正如房子是用磚頭蓋的一樣。可問題在于,正如僅僅一堆磚頭放在那里的時候我們不能稱其為房子一樣,一堆信息放在一塊兒就叫科學,有點不像話……
把類比當作用來輔助理解的手段的時候,要關注“像”的地方—— 這是重點;而不是“不像”的地方 —— 那不是重點。
還有個需要特別注意、甚至應該刻意牢記的是:類比的邏輯重點是“像”而不是“是”,即“≈” 并非 “=” 或者 “≡”。
大多數聽者缺乏這方面的刻意訓練,骨子里他們忽視“約等于”與“等于”之間的區別,他們的邏輯因含混而自覺非常自然。不小心混淆了“像”與“是”的人,在用類比理解新事物的時候,接著下一步要犯的錯誤就是“以偏概全” —— 因為新事物已經等同于(是)舊事物了,那就沒什么需要“理解”的了嘛!更沒有了繼續研究得必要……既然類比是個輔助理解、輔助說明的工具,那么使用它只是探索中的一個過程,不是結果。理解了那“像”的部分之后,還要繼續探究那些“不像”的部分,新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為那些“不像”舊事物的部分啊!
這是個特別細微巧妙的陷阱—— 很多人始終并未察覺。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我總是告誡自己,暫時先克制尋找類比的沖動,因為不恰當的類比還不如沒有類比,甚至,不恰當的類比干脆相當于有毒,會麻醉我們的大腦,阻止我們有效地思考。我總覺得,在對新事物有了足夠的了解之后再去找類比不遲;而對新事物有足夠的了解,也是有能力找到精妙類比的前提,萬一找到了,可以自己用來輔助面向他人的說明,或者作為幫助他人的輔助理解工具…… 找不到很好的類比,也很正常。
好的、精妙的類比超級炫酷,可還是要小心為妙,因為類比真的影響思維。尋找更為恰當,更為準確的類比,其實不是像很多人想當然的那樣,“不就是個說法嘛?!” —— 因為說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說法、想法可能引發的是最重要的東西:行動
除此之外,類比也常常是產生“融會貫通”的手段。這里涉及到一個特別重要的學習技巧:
學會任何一個概念、方法論之后,都要問自己:這個道理還能用在什么地方?
這本質上來看,是一種反向類比應用。這種思考多了,會很自然地產生“穿透表象看到本質”的能力。
【I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
還記得地理課上老師說地球就像雞蛋嘛?還記得化學課上老師說的原子核和電子就像太陽系中太陽和其他行星的關系嗎?當我們接觸了拆書幫,我們不太理解學以致用,趙周幫主告訴我們把知識當做醫生而不是老師,是不是很形象,很深刻?我們對選書沒想法時,幫主告訴我們,各種途徑獲得十幾本書就像海選;每本書花15分鐘從中選擇一本就像相親;選好一本就吃透,從網到點,就像過日子;中間穿插著看看其他書籍就像偷情。(⊙o⊙)哇,太形象了,一下就記住了。
這就是類比的魅力,讓復雜的事物、新的事物類比一個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這樣幫助我們對新事物、復雜事物的理解。以上類比有三個共同特點,第一,足夠相似;第二,對方已知;第三,產生共鳴。幫主選書的類比,海選-相親-過日子-偷情,和選書過程很相似;類比的事物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是成人,已經了解海選-相親-過日子-偷情的內涵;類比很形象,讓人印象深刻,get到了重點。
類比輔助我們對復雜事物、新事物進行理解,就像上文的案例。類比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動,很多人把困境、成長比喻成登山,我們爬一座高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成就感和自信,我們面對困境時,想到登山就會有很多力量。也有人把成長類比為破冰,入水看到未知的自己,不斷增長自己未知的領域。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類比帶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一個是縱向生長,一個是橫向增長,帶來的行為也將截然不同。類比還可以幫我們融會貫通,反向類比新知識的適用邊界。
在做類比時,我們要注意:
1.類比時,我們更多關注“像”的東西而不是“不像”的東西,我們關注的是選書類似相親甄別的過程,而不是關注相親時男女相處之道;
2.類比的邏輯重點是像、類似于、約等于,而不是等于、等同于。把知識當做醫生,進而學以致用,解決問題,但是兩者并不等同,我們同樣要重視知識提升我們的審美和素養的作用。
3.類比時要謹慎,好的類比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不好的類比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應該抱著寧缺毋濫的態度來類比。成人學習把知識當做老師就不是很好的對比,成人學習強調的是反思諸己、學習致用而不是老師一樣單向傳輸、灌輸。
【A1 聯系過往經驗】
高二時有些文藝青年氣質,比較喜歡竹子,自名茂竹先生。自己告誡自己要像竹子一樣做人做事,保持中空,學習心態,不要驕傲,然后不斷努力一節一節提升,看到進步。
這個類比,影響到我價值觀的形成。高中學習也比較努力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