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被安妮·海瑟薇手持一本書、裙裾飛揚地走在撒了層柔亮金光的草地上的那幅劇照所吸引,一直想看《成為簡·奧斯汀》這部電影的,但一直沒機會看,后來看過了才發現,那個經典的場景,我好像沒看到?而且這部影片,原來是愛情片啊,原諒我一直以為是偏傳記或者勵志類的風格。
可惜愛情片不對我的胃口,這個故事里有多少成分是杜撰的我也不敢妄加揣測,只能當作一部頂著簡·奧斯汀的名字演繹的愛情故事。當城市里的花花公子遇上純潔又有才華的鄉下姑娘,他們由開始的誤解、互損到后來的被相互吸引,乃至反抗、私奔,愛情,就這么發生了。
這個故事,是《傲慢與偏見》的藍本,大概也有《理智與情感》的基因,我想知道的是,現實中,真正的簡·奧斯汀經歷了怎樣的愛情?她在現實中的愛情,沒有影片主角的光環效應,應是細碎而深刻的吧,內心涌起過多少波瀾?然后獨自不動聲色地掩埋,隱約地出現在筆下。終身不嫁,是因為她心中深藏著一個人,還是因為她看破了愛情的荒謬,守著紙筆聊以慰藉?
如此一想,影片本身倒淺顯輕松得多了。
更讓我有感觸的,是片中的時代對女性自由選擇的束縛,婚姻必須門當戶對,而且需要是政治、經濟聯姻,貴族看得上你一鄉下丫頭,向你求婚,你竟然敢拒絕,怎么敢!女人寫作就是神經病,連家人都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即便能掙錢,也不大被人看得起。簡·奧斯汀幾次三番沒能有底氣地說出“我要用我的筆謀生”這句話,一點底氣都沒有,但她只有用筆謀生,才能贏得自己的經濟獨立,不用去以婚姻攀附有錢人。
在那樣的時代,“成為簡·奧斯汀”,成為自己,追求自由,是多么艱難。
還好,時代是不同的,愛情卻是相似的,曾有愛情經過,往后的日子,便不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