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原則缺少故事的沖突和情節,讓人讀起來枯燥無味。或不如一些方法論看起來簡單直接有效。但原則需要我們對它進行反復的闡述和使用,不斷的掙扎著為那些問題找到確切的解決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就自然而然的離原則越來越近。以下是一些我們在使用原則不斷反復深入向自己提問的問題:
·它是什么?我能夠清晰準確的闡述嗎?
·它能解決一個什么樣的問題?還有其它更好的解決辦法嗎?它是解決這個問題唯一必選嗎?
·怎么使用它更有效?由誰來使用它?
我們總是想通過最短的時間最省力氣的方式找到最根本的解決方案,這實際上是貪婪,是學習的貪婪。
簡單的問題并不簡單,需要我們深入的思考才能找到更可能接近解決問題本質的答案。學以致用,強調的是要去用,僅僅記住知識,不去真正的思考,去解決實際問題、去總結底層規律,均是在浪費時間。有些坑有些痛是必須經歷,那樣才能記得更清。
承認自己的錯誤,工作中多用這樣的句式:“我知道我有很笨,可我就是想知道……為什么、怎么辦”。
這樣能夠幫助自己克服自我,學習到新知識。因此……
18)要經常自我反思,也確保你身邊的朋友們也都懂得自我反思。判斷一個人是否會經常反思很簡單,經常反思的人謙虛、客觀、開放、包容。能夠容忍別人犯錯誤,也能對他人做出客觀的評價。經常用“高層思維”審視自己,接納別人客觀的建議。
19)樹立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觀念,傳遞并強化這個觀念。一個人最糟糕的錯誤就是不能直面自己的錯誤。診斷錯誤,分析原因,修訂原則,思考未來,改進方案,將這些經歷記錄下來,因為這些都是進化的必要步驟。
避免在團隊出現打壓或掩蓋錯誤的行為,更應使團隊明白錯誤是前進必要臺階,我們要做是坦誠對待錯誤,客觀分析原因。
19a)最有效的工具是建立“問題日志”(后詳),旨在鑒別問題,并從中吸取教訓。
20)不斷爭取意見統一。因此……
21)要在去偽存真和解決方案上爭取意見統一。這一流程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最優方案,又能促成解決方案的順利實施。形式上要求我們采用提問、辯論、討論等多種方式溝通從而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案。內容上,還需要包括個人價值觀,自己的長處,缺點等一些達成團隊成員的詳細說明,幫助我們更好的合作。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要建立個人使用說明書。
22)養成對“這是對的么?”和“這事有意義么?”這兩個問題反復討論的習慣。要求團隊每個成員養成這樣的獨立思考的習慣,重視個人思考結果,公開的表達自己對于方案的意見。確保個人的事與團隊的事都有意義。
很多時候明白了許多道理,生活卻依然暫時并不美好。主要是因為我們將太多的關注焦點放到如何記住這些知識上,這與我們從小的應試教育有關——要求我們記住標準答案就行了。真正有效的學習并不是記住書上說了什么,而是將讀書后自己的想法,思考,寫下來,將原書復述出來,最終還是要想辦法用得上,這才是學以致用,這才是有效的學習。知識本身并沒有什么用,重要是持續有效的行動。
成年人學習的目的,應該是追求更好的思維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識。在一個落后的思維模型,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算是低水平的重復,而不是有效的學習——李善友。
23)認為對的事情,要據理力爭。本著開放的態度討論問題,這一過程并不是阻礙什么人計劃的執行,而是通過多次的交流討論,一方面可以使相關各方學到更多的東西。二是能夠達到各方相互理解的最大程度。
24)即要立場堅定,也要開誠布公。討論的目標在于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為了贏得面子或辯論。
能夠找到自己的錯誤往往比證明自己正確更有價值,因為我們需要一直的進步。
24a)在想表達意見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是否擁有發表觀點的權利。知道自己無知,即知道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它與知識本身的價值相等。
24b)要知道自己始終擁有提問的權利。
24c)區分思想開放的人和思想保守的人。思想開放的人通過提問來學習,他們不害怕犯錯誤,他們知道自己的無知,并愿意承認自己的無知,他們最容易從他人身上學到有用的知識。思想保守的人會不停的訴說自己對于的事情的見解,他們害怕自己的意見受到挑戰,他們不太容易接受別人的觀點。
24d)對思想保守、缺乏經驗之人,還是敬而遠之吧。思想保守容易固步自封無法與團隊共同成長,最好解決方案是解放他們的思想。如果沒辦法,那么他們對于團隊沒有好處。
24e)對那些夸夸其談的紙上談兵之人要尤為警惕。
24f)小心那些面子至上,不好意思說自己不知道的人。(因為會為此而假裝說自己知道其實并不了解的事)。他們缺少直面真相的勇氣,這阻礙了他們的進步,也會成為團隊的障礙。
25)確保主要負責人對于他人提出的問題與評價都是持開放態度的。主要負責人應該將團隊決策背后的思考,透明公開的向大家闡述清楚,確保讓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并據此展開正確的行動。當與主要負責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不應阻礙他們向上一級反應,給予他們充分的申訴權。上級必須客觀公正的態度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平衡各方意見,而采取折中意見。所有的決策請尊重真相至上的原則。
26)要意識到,沖突對于建立重要關系是大有裨益的,因為通過沖突人們才能確定對方的原則是否與自己一致,便于化解分歧。正確對待小沖突,才能避免重大沖突的發生,當我們坦誠的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及時進行溝通和交流,可以確保一些原則和價值觀達成一致或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如果不正視彼此間的差異,那么原則和價值觀上的間隙會持續擴大至無法彌補。最終將會漸行遠。
26a)我們應該期待更多不拘于成見的分歧。我們經常會因為分歧而感到生氣,結果造成團隊成員間隱藏小分歧,最終影響團隊進步。
26b)分歧中蘊含巨大潛力,尤其對于兩個或兩個以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之間的分歧而言,更是如此。我們有時說話往往用:“我覺得”來開頭,然后闡述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觀點。實際上是將自己陷入一場毫無意義的爭論當中,這才是真正的悲劇。如果大家能以開放的心態闡述探索各自的觀點,則會共同進步。
我們長大了,我們在一次次的辯論中極力的維護自己的觀點,自認為優秀的人是幾乎沒有缺點,認為凡事必須做好才是我們成年人應該做到的,隱藏自己的缺點,為了贏得辯論,死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時候認清什么最重要了,認清辯論的目標是什么?
27)知道什么時候終止辯論,進而討論一致的解決方案。我們會時常陷入為一些瑣碎小事展開辯論,并為贏得這些辯論付出太多的精力,以至于沒有更多時間放到討論如何共同實現團隊目標上。適當放棄對于一些小事的爭辯,將我們的精力釋放出來。
27a)但是,當有人質疑就某事展開辯論的重要性時,辯論是有必要。
27b)認識到“條條大道通羅馬”。我們通常講,不看過程看結果。我們對于相關方的評價不應該看他們是否按照你的意圖去執行,而更應該看他的方法是否是有效的。
27c)要利用分歧獲得具有積極意義的成果,評估個人抉擇或決策者的觀點時需要從更廣更高的角度來看問題。質疑某個決策從而展開討論,有利于幫助人們了解決策背后的細節,也可以幫助決策者獲得更多的思考角度。
27d)要區分兩個概念:1)無用的抱怨;2)旨在實現改善的合理訴求。無用的抱怨是殺傷力極其強大的負能量,抱怨者認識不到自身的問題,且抱怨據有極強的傳播能力,抱怨幾乎無處不在,告訴團隊成員停止抱怨,認清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抱怨不能。
28)贊賞自由辯論的討論方式并不意味著要通過全體投票來制定規則。自由辯論的目的是為決策者提供更多的觀點,為決策提供更多的選項。而不讓團隊來投票來監管一個人。同時自由辯論也可以增加彼此間的了解,也可以了解一個人的能力。
29)要評估事項是否需要辯論、討論或傳授。這三種溝通方式的目的是為了意見得到統一。為了保證溝通的效率需要合理的選擇溝通方式。辯論多用于理解程度相同人之間;討論多用于不同理解程度之間;傳授則用于理解高的與理解程度低的人之間的溝通。
29a)為了避免產生誤解,需要確定使用何種溝通方式。我們需要明白溝通的目的是什么,并不為了爭個輸贏,而是為了尋求真相。
29b)旨在獲得最佳方案的溝通,應該邀請最相關人士參與其中。最了解情況的人,受決策影響最大的人,都是最應該征求意見的人。
29c)旨在教育,增強凝聚力的溝通,如果目標是獲得最佳方案,那么就應該聽取更多人的意見。 有些人可能不太有經驗,無法提出很好的建議,這些人對于方案的決策起不了決定性作用,但為什么要聽取他們的意見呢,主要目的是讓他們理解我們的方案是如何決策的,避免理解上的缺失,造成方案實施上的障礙。
29d)充分利用各種溝通手段。保證溝通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問題是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溝通。比如:有些問題先讓思想開放者來回答,他們思想活躍,發言積極,起到帶著發言的作用。設置公開郵箱,給大家更多的提意見的空間。
我們也知道,這是一個快速迭代升級的時代。為了更好的存活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叢林里,我們渴望快速進化,喜歡類似于《***21天速成》到《***必讀》之類的所謂一些方法論。我們希望通過這類知識迅速補全自己知識體系,思維邏輯的不足。但是我們從中得到的東西幾近于零,甚至因為這類知識而感到焦慮。我們忘記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這個世界從來都是越輕易得到的東西越不值錢。面對快速進化的渴望,我們應該做的是要耐心,請相信,所有的進化都建立認知能力上,這需要我們提高學習能力,認真構建自己的底層思考模型,鍛煉深入思考能力。
30)不是所有觀點都具有同等價值。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請小心采納一些人的觀點。因為同樣一件事情,如果是優秀業績的人對于一個職場新人來講更有說服力,更能接受事情的真相。因此不要對所有的觀點一視同仁,即浪費了精力,也會使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當然我們需要對所有的觀點持開放的態度,而核驗這些觀點的通用原則:你是否能承擔自己的責任?(隱含是否承擔的起)。
不為自己觀點負責任的人的發言是不可信的。
30a)能力層級不僅需要與觀點優先原則相一致,更是后者的必然要求。這是為了提高團隊效率。讓每個人為了某個問題逐一討論顯然與時間管理相矛盾,這樣做能讓工作高效完成顯然是不可能的。每個人的核心能力不同,讓一些人主動放棄一些低價值的工作,把珍貴的時間放在最核心的能力上,團隊效率會更高。
31)思考自己和別人的可信度??尚哦仁侵改橙擞^點可信賴的程度??尚哦仁菬o法準確評估的,有時也需要分人分事,區別對待。我們只是需要知道,可信度高的人對于我們決策更具有參考價值。這需要我們多問“我為什么要相信您呢?”以及“我為什么要相信自己”自我有時是最大的障礙,它不是不自信,而要求自己多幾個維度去思考問題。
31a)在想發表意見的時候,問問自己,是否擁有發表觀點的權利。如果自己在這個問題處理上有過成功的經驗,那么就可以發言。反之如果只是拋出自己觀點,且自己不為這個觀點的實施負責,則不要發言。
31b)若有人多次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面對質疑也能講得頭頭是道,這種人的觀點最可信。
當然,每個人的觀點可信度可以看到幾乎都是與他的能力相匹配的,對于一個觀點可信度的評估也需要是動態,因為能力在不斷的變化。
31c)如果有人問你一個問題,首先要考慮自己是不是能夠解答這個問題的人。
32)為了“意見統一”,花再多的時間與精力都不為過,因為這是最有價值的投資。為觀點排出優先級,是為了提高時間管理效率,但也防止因此造成溝通質量的下降。
原書更精彩,免費下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