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維》這本書,是我參加勇氣讀書會讀的第二本書,與第一本《五維突破》相比,《五維突破》是拓寬了我的思維,《深度思維》挖掘的更深了一些。
在《深度思維》這本書中,對典型的思維方式記憶猶新——5why思維法、5so思維法、換位思考,六頂智慧帽、矩陣思維法、工作儀表盤。還有一些著名的效應——馬太效應、池塘效應、森林模型、淘金模型。可以說這些耳熟能詳的思維方式,也在不斷的影響著我。
今天聽了馬修老師的系統思維講座,覺得對《深度思維》這本書,又加深了理解:
一、原因不是哪一個頂點,而是整個系統。
系統思維分為兩類,一類是線性系統思維,一類是復雜系統思維。線性系統思維可以按照事情的發展,或者是時間的發展,一條線的走下去,如果這樣的事情,結果出現了問題,我們追根溯源,很容易找到原因。
可是世界上的事,都是一根線的發展下來的嗎?當然不是,很多事都是很復雜的系統。當我們要找到事情結果所出現出的問題該怎樣解決時,如果是像線性思維那樣,追根溯源得找回起因,那么不但不會找到解決辦法,甚至會使矛盾更加嚴重,因此深度思維的作用就凸顯出來。
二、學生的成績差是因為老師批評他了。
當看到這句話時,所有的老師都感到驚愕,老師批評學生,簡直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甚至老師找到家長談話,也是對孩子負責的一種表現。
聽了葉修老師的分析,你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當老師因為學生的成績差,所以老師不自覺的感到了一些壓力,于是就本能反應的把學生批評了,甚至找到了家長,實際上是把這種壓力無形中轉化給了學生,學生在強烈的壓力下,對學習產生了逆反的情緒,學習成績會更差,老師會感到壓力更大,由此產生了惡性循環。
當聽到這兒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葉修老師講的很有道理,但對解決辦法卻一頭霧水,在討論群里不停的問老師:“那該怎么辦呢?”葉修老師并沒有急于回答,而是舉了下一個例子。
三、別人成功的辦法我完全照搬,為什么沒有效果呢?
在沈陽有一個實驗小學,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極高,老師沒有壓力,究其原因是他們利用了校本課程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辦法。于是所有的人都把這個案例拿回去照貓畫虎,但卻沒有什么效果。第二次再來學習時,又發現他們在用思維導圖訓練學生,于是又完全照搬,可是還沒有效果。校長毫無保留的把所有的秘籍都傳授出來,但別人卻怎么也不成功。
這是因為他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這些具體的辦法,并沒有深入的學習和思考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所以只是簡單的學了一個皮毛,當然效果也很膚淺。
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非深度思考事情的根本,又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這就是深度思考,即使你還沒有學會深度思考的方法,但必須有深度思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