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接著看李開復的《向死而生》,這是他的抗癌日記,妻子得知好友查出肺癌晚期后,要求作者去查身體,結果竟然是淋巴癌第四期,從此生命從巔峰急劇轉彎,這本書是他的抗癌日記,記錄了發現病癥過程、治療過程以及他對生病后的感悟。?
李開復一直追求效率第一,從不浪費時間,人前人后都是維護自己的完美公眾形象,學業順利,創業事業也算順利,一直是天之驕子。所以,怎么說呢,人生總會不完美,總會有缺憾,太完美,老天就給你挫折。文中他也寫出了一些現在無法探知的身體的未知秘密以及一些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比如與過世父親的“偶遇”,康復后第一次登步回去路上竟來到了父親的靈骨安放處,自己治療的地方居然離父親這里很近,而他開始并不知情。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劃了很多記號,目前讀完了第一章,個人感悟有以下幾點:
1.身體最忠誠,會給你最真實的反饋,需要我們去感知。曾經你有過的負面情緒、壓力等,或者過高的期盼、企圖心、臆測、算計、爭強好勝等心理都會在體內留下“毒素”,被身體承載著而且一直儲藏著。身體不會忘記,這60兆細胞有記憶。如果我們對身體感知麻木,就會晚知晚覺,要經常傾聽內心的聲音,清掃心靈垃圾。做最真實的自己,不虛偽、不嬌柔、不做作、不委屈自己、不內傷自己,這樣有益于身心健康。文中說自己毫無征兆,一切都很好,這其實是如文中自己所寫是“不接地氣”的,只不過他未好好去感知自己的身體,是有征兆的,腹部26個腫瘤怎么說長就長出來了呢,這都需要時間段的。
2.不要等到當生命倒計時,才認識到健康和家人的重要性,平日就要抽空鍛煉,盡可能多的陪伴家人。名利固然重要,但是這些都應該是如文中作者所領悟,“在機緣巧合的時候,盡可能做好自己的事。”過度追求自律、追求效率,咬牙堅持 不顧身體的極限和感受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適當地放慢腳步,感性感性,讓身腦合一,不要總是理性腦占上風。人生導師張萌也是一直倡導效率最大化,演講、寫作、直播不停歇,不休息身體會讓你停下來休息,查出甲狀腺癌的她停下腳步來反思,開始治療,心路歷程也許和李導師差不多吧。
3.睡眠很重要。不要只知道一味地追求效益最大化、追求最大成就,而擠壓、犧牲睡眠時間,當然,睡眠要講究高質量睡眠,不一定是睡眠時間長越長就越好,深度睡眠要好。詳情可見日本睡眠專家友野尚的《女人都想要的睡眠圣經》,將自己的“好睡眠”秘訣都放在此書中,告訴我們要打造有“量”更有“質”的睡眠。
4.疾病不一定是壞事,是身體通過病痛來喚醒我們,提醒我們。往往生過病后的人能夠徹悟,更加能夠感知生命的真諦。比如張萌老師,也是治療康復很成功,她通過自己的研究和治療經歷,研究出了一套食譜,在后面的培訓課程中也加入了精力管理,包括運動健康、合理膳食、親子關系等課程。李開復老師感悟全在此書中,這場疾病出了書還拍了紀錄片,他們都是有學識的人,所以面對病情在真正開始接受之后就開始研究了解,會從中獲取新知和感悟,來調整自己,是典型的開放性思維者,所以對抗病魔這段經歷又稱為一筆財富。
第一,身體最忠誠 ,保持感知敏銳性。
第二,自己生命最重要的是什么要時常問自己。
第三,保持良好作息習慣和健康飲食。
第四 ,疾病是來提醒我們愛惜身體的。
2019年連續日更第35天,全年第40篇,目標3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