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國國際化都市,地鐵線路16條,算上同線不同向和磁懸浮,已達20條,總長617公里。可以想象,地下軌道交通的發達程度,地下恐怕真可謂千瘡百孔。
每天通過地鐵出行的人次,可以看下這個新聞標題——上海地鐵昨日客流達1179.2萬人次 連續三個周五創客流新高,這是2017-03-18的報道。對比一下2015年的上海常住人口約2500W,可見軌交使用率之高。
東方網記者王佳妮3月18日報道:上海地鐵于3月17日再次刷新最高單日客流,全網總客流達1179.2萬人次,其中換乘客流達497.7萬人次。東方網記者獲悉,繼2017年3月3日、3月10日之后,這是上海地鐵第三個刷新客流最高紀錄的周五。上一次單日客流最高峰為3月10日,全網總客流達1168.1萬人次。
據上海地鐵統計,昨日各線路運送客流分別為:一號線141萬人次,二號線183萬人次,三號線63萬人次,四號線95萬人次,五號線17萬人次,六號線50萬人次,七號線92萬人次,八號線112萬人次,九號線102萬人次,十號線94萬人次,十一號線94萬人次,十二號線71萬人次,十三號線45萬人次,十六號線22萬人次。
其中,軌交6、8、9、11、13號線五條線路均創下單線歷史新高。
大部分生活在這里的人來說,這個出行方式再熟悉不過了,大部分上班族一天往返至少乘坐兩次。進地鐵閘口前,絕大多數地鐵站都設有安檢,標配是三名安保「兩名靠通道站立,一名坐看監視器」、一臺傳送帶安檢儀,在人流量過大的地鐵站還會安排更多人手疏導外加小喇叭自動播放安全注意事項。
坐地鐵的日子,我很少主動把包放到傳送帶上接受安檢,除非攜帶了大型物件,比如行李箱、大背包;而安檢員嘴里喊著“包過一下、包檢一下”的時候,也不強制安檢,過去也就過去了。這似乎成了一種默契。
然而,我曾經很關心安檢員的心理感受,覺得他們可能受到了很深的傷害。因為,他們極少收到乘客們安檢配合,每個經過安檢口的乘客都聽到了他們的呼喚,但卻幾乎無人聽從予以配合,我不敢想象自己遭受如此禮遇會到底如何,更何況,這明明是出于公共安全考慮啊,怎么也算是維持安全甚至可以算是執法啊?
于是模擬一下這些安檢員的內心,以平息我自己的難受,找幾條不著調的理由借以開托,就叫一個安檢員的成熟路線吧:
“包過一下,包檢一下”,喊了好多遍,沒人配合,好尷尬……
“包過一下,包檢一下”,終于遇到一個好像外地人,“麻煩包過一下”,呀,他過包了,身板挺直一些
“包過一下,包檢一下”,每天是不是都這么多上班族啊,他們都背著小包,不安檢也正常,應該都是日常用品吧
“包過一下,包檢一下”,今天人好多,領導吩咐,流量也很重要,如果攔住他們,人走得慢了,會堵住吧
“包過一下,包檢一下”,今天有了安檢棒,手拿掃一掃,很方便
“包過一下,包檢一下”,從來沒掃出什么東西,大家都很自覺遵守公共安全呢
“包過一下,包檢一下”,我感覺自己在跟空氣說話,有人過的時候,我就把手攔一下,真的要碰到的時候我拿開
“包過一下,包檢一下”,需要幫忙嗎?我幫大爺抬起行李箱,他沒謝謝我,是不是因為還要他自己拿下來啊?
“包過一下,包檢一下”,“你說這幾天放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是不是真的啊?”
到站了,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