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合作學習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 ? ? ? 合作學習雖然具有多方面的優勢,但合作學習是個技術活,在實踐過程中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 ? ? ? 第一,優勢互補原則。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小組,所以科學、合理分組是非常關鍵的。分組要把握好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組員結構。只有組內異質才能優勢互補,只有組間同質才能形成公平競爭。所以,分組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考慮。組內異質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能夠保證開展活動時,組際間活動進度相對統一。同組異質考慮因素包括:成績優劣、能力強弱、性格差異、性別及其他因素等。異組同質是為了保持組際之間的均衡性,有利于組際間的交流和競爭,有利于對各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二是組員人數。根據專家研究,組員在3-8人之間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充分展示;人數太少又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人數多少的確定因素比較復雜,但最簡單有效的考慮因素是學生年齡。學生年級越低,年齡越小,考慮小組人數要少,一般以2-4人為宜;隨著年級增高和年齡增大,小組人數可以隨之增加,但以4-6人為宜;進入高中和大學階段,可以是6-8人。也就是小組人數按照學生合作能力來確定為好,不論人數多少都要以有利于合作為前提。
? ? ? ? 第二,注重實效原則。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益。所以,要正確使用合作策略。我們說,不是所有學習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不是所有內容都需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當用則用。所以,老師要明確那些學習內容適宜合作學習,要事先根據教學目標進行選擇和嵌入。有些知識是不適合合作學習的,如,數學中的計算,語文中的識記背誦,屬于“是什么”的問題,不一定要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自主學習就能完成得很好,合作學習專家鄭杰把它稱之為“瘦”問題;一般說來,應用性、分析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學習內容,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屬于“為什么”“怎么辦”類的問題,鄭杰把它稱之為“胖”問題,適用于合作學習。所以,從講求實效的原則來看,“瘦”問題不一定適合合作學習,而“胖”問題多適合合作學習。因此,合作學習不能為合作而合作,不能形式化,適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把合作策略用足用好,不適應合作學習的內容要另辟蹊徑,另求它法。總之,合作要以講求實效為原則。? ?
? ? ? ? 第三,目標達成原則。合作學習是基于目標的學習,因而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知識、能力、情感)和合作目標(策略、技能),要做到有的放矢。在合作學習展開之前,教師要讓所有的學生明確本次合作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務,符合什么要求,達到什么目標。這樣的合作學習才有方向,學生才能根據學習目標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行為。在合作學習中,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確切的目標就不知道從哪里出發,到哪里去。學習目標要設定在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后可以完成的基礎上,有最高目標和最低目標,讓所有小組成員都在自己努力范圍內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或者在同伴的幫助下能夠摘到桃子,淌過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有利于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愿。在合作學習中一要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過程主動探索知識和培養興趣;二要通過合作掌握合作方法;三要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會合作;四要通過合作學習過程養成合作習慣。這四點應當是長期不變的目標。
? ? ? ? 第四,合作探究原則。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探究,是為了學得更好。但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要依賴小組成員的個人學習,也就是說,必須確保每個成員都在學習,而不是強調優秀成員的學習。所以,小組成員的合作探究要建立在成員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之上。任何課堂,任何形式的教學若沒有學習者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是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獨立品質的培養的。因此,合作學習首先強調自主學習。合作要建立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先解決“瘦”問題,生成“胖”問題。譬如,數學原理的教學,可將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設置為獨立思考部分“先仔細觀察和思考,從例子中發現了什么”(瘦問題)和合作探索部分“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與同學交流,看能得出什么規律”(胖問題)。這樣就真正體現了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結合的原則。
? ? ? ? 第五,整體提高原則。合作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尖子,而是要讓所有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都有展示自己的平臺,都各盡所能,使所有學生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獲得提高。那怎樣實現整體提高呢?合作學習專家為我們提供了合作學習必須貫徹的六大要素,研究出了許多合作策略和合作技能,要求通過互助和協同來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能力,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另外,改變了評價手段,由甄別評價變為激勵評價,由只關注學業評價變為既評價學業水平,又評價合作技能,更評價品德表現,把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捆綁,使小組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學習共同體。這就不但明確了個人責任,調動了每個學生的潛能,而且樹立了互幫、互助的正依賴關系。這樣,合作共進就成為了人人離不開的小組文化,每名學生都能發揮各自的長處,有利于小組整體進步。
? ? ? ? 第六,能力培養原則。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一系列合作學習策略和技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分解在一系列合作策略和合作技能的內化中。譬如,傾聽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合作交往能力。所以,凡是脫離學生能力培養的合作就是“偽合作”或者是“形式化”的合作。傾聽是最主要的能力,所以,在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強調學生學會聆聽別人的發言,了解發言者的主旨要領,并能將自己的思維整理后,按一定邏輯順序表達,并提出自己的建議;自己發言時吐字要清楚,不打結,不重復,便于別人傾聽。學生的能力是多種技能的綜合體現,熟練掌握運用合作技能,就意味著有了某些方面的能力。所以,合作學習強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要熟練運用合作技能。發展技能的過程就是能力提升的過程。凡是沒有能力目標的合作學習就算不得真正的合作學習。
? ? ? ? 第七,合作競爭原則。合作學習既講合作又講競爭。競爭是為了促進更好的合作,合作又要體現競爭。合作學習強調的是組內合作,組際競爭。在小組內,強調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用小組集體的智慧為小組在競爭中爭得榮譽。但,這并不意味著組內就不要競爭,競爭是為了更好地協調優化,促進更有效的合作。如,選拔小組長,在小組內能否取得合作成效與小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有很大的關系,所以,選拔小組長非常重要,但如果小組長長期由個別學生擔任,就不利于組內弱勢個體的成長。因此,小組內也要采用競爭,可以競爭當小組長,兩個星期或一個月競選一次,或實行組長輪流制,這樣,通過組內小競爭促進組內的大合作。組內的合作就是為了促進組際間的競爭,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小組內就要重點扶持幫助學習較差或表達困難的成員,如,有優先發言權,發言順序可按差生→中等生→優生進行;小組長必須關注較差成員對學習內容是否理解,若還未理解,其他組內成員有幫助的義務。這樣可以保證組內小競爭大合作,整體提高小組在組際間的競爭能力。
? ? ? ? 第八,客觀評價原則。合作學習評價是多元的,有組內自我評價,組內互評,有組際評價,班級評價,還有老師評價。不論是那種評價都要體現客觀公正有利于合作,有利于促進整體進步的原則。所以,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評價要全面、可持續,要突出激勵的作用。一要評價課堂表現,看小組合作學習是否組織有序,是否全體成員參與合作,是否優先照顧弱勢成員;二要評價學習成效,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按質按量完成學習任務;三要成績測試,包括作業完成情況,考試成績,個人提高分計入小組總分;四要評價及時,日評、周評、月評、總評等多種形式要綜合利用,要可持續。只有持久、可持續地開展客觀評價,才能保證合作學習持久有效。因而,在評價內容上,既要注重學習目標的檢測,又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合作性、創造性等進行評價,更要突出合作品德的評價;在評價方法上,要把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客觀、公正。(西夏合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