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說:“就我而言,便是能堅持寫小說,能在同一道風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受到不同于他人的東西,選擇不同于他人的語句,才能不斷寫出屬于自己的故事來?!?/p>
我想說,我也有同樣的感受。我的興趣是閱讀和書評寫作,我總能在同一本書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知識和感悟,寫出不同于他人的語句,以及通過閱讀和寫作,看見不同于他人的人生旅途別樣的景致。
就從我拜讀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而言,我從這本書獲得的知識和思想,讓我心中充滿力量和希望。我在豆瓣上看見很多人看完這本書后,寫的讀后感,大多都在說村上春樹跑步的堅持和經歷。但事實上,村上春樹是在用跑步訴說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生活觀,甚至還有他對成功的獨特理解。
我記得在書中,村上春樹這么評價他每次參加的馬拉松比賽:“比獲得名次更重要的是跑完馬拉松。”這便是村上春樹對待成功和人生的態度。
村上春樹說:“能否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達到了自己設定的標準。”
在村上春樹的世界里,沒有敵人。因為在他的世界里,他的敵人就是他自己,他無須跟任何人比。村上春樹認為他這一生最重要的,必須戰勝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過去的自己。
細想一下,就人性而言,我們大部分的煩惱,都是來自于虛榮心和攀比心。村上春樹的人生原則是只超越自己,無關他人。而大部分人的人生原則是建立在別人的評價和攀比的基礎上的,所有就會不斷生出無謂的焦慮和煩躁。
一個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沒有自己的人生原則,才是他無法抵御心中焦慮的根源。而因為這種根源,心靈所受到的傷害,便是為了消除焦慮而不得不支付給世界的代價。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抵御生活中的焦慮和痛苦呢?我們又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人生原則呢?我們來看一下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這本書中,他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堅持跑步的,又是如何用跑步建立人生原則,以及如何從跑步中找到寫作的技巧的。
接下來,我們就把書中精華內容,總結為村上春樹對待人生的9個原則和智慧。為大家解讀村上春樹是如何一步步,用跑步來慢慢進階成一位著名的暢銷書作家的。
001 ? ?跑步最重要的是目標先行,人生亦是如此
事先設定了自己的個人目標,才是打開精彩人生的正確方法
村上春樹先生在沒有成為專職作家前,他是一位酒吧老板。在33歲的時候,才開始學習寫作,沒想到寫的第一本小說《且聽風吟》就入圍獲獎提名了,最后獲得了新人獎。
在寫作的同時,村上春樹也愛上了跑步,因為他不想因為寫作而變成一個缺乏運動的油膩中年男子。所以,每年他都參加全程馬拉松,這一堅持便是23年。
想想我們自己跑步,大多數都無法持續堅持,很多都半途而廢。也包括寫作,很多人寫著寫著就不見了,為什么村上春樹能夠一堅持就是一生呢?
村上春樹是這么說的:“很多普通跑步者,都會事先設定自己的個人目標。”
當然,村上春樹也是這么做的。他在參加馬拉松的前半年,就開始制定目標和計劃,詳細到每天跑多少公里,吃什么東西,累積運動量,并且自己在未開始比賽時就開始模擬馬拉松訓練。
所以,在村上春樹的人生字典中,不怕做不到,只怕你沒有目標。無論是寫作還是跑步,村上春樹都有自己的目標計劃,有了目標人生才會有各種可能。
002 ? ?任何學習和技能,成功的標志是肉眼可見
所有的努力如若不能肉眼所見,那么只能證明這種努力沒有價值
為什么我們很多人看書或者學習之后,都會覺得沒有效果呢?其實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我們的目標設定有問題,或者是根本就沒有目標設定。
我們來看看村上春樹是如何設定成功標志的。
對于村上春樹而言,所有的目標結果,一定要肉眼看得見的,可衡量的,才算是成功的,才算是有結果的。如果你只是感覺自己成長了,進步了,而肉眼卻沒有看見任何改變,那么沒有效果也是自然的。
有一次我在閱讀技巧直播分享課中,有個學員他說,他看了很多書。于是我就問他最喜歡的是哪一本書,主要說的是什么?結果這個學員卻說不出來。顯然,這樣的讀書是沒有價值的。
我們要如何杜絕這樣的情況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衡量結果的標準是肉眼可見,而非感覺。
003 ? ?主動選擇生活的磨難,而非被動讓磨難選擇自己
主動選擇生活的磨難,即便是磨難也透著希望的甜,而被動的磨難就只是苦
初看到村上春樹說的主動選擇磨難這個概念,讓我想起來李笑來說的:“主動選擇正確的難受。”他們兩個人說的其實是一個意思,這讓我感覺,有智慧的人,其實他們遵循的生活原則是大致相同的。
在我還比較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問過我仰慕的一位企業家一個問題:“如何才能獲得成功?”他只對我說了一句話:“做成功人士都在做的事情,遵循他們的人生原則,養成他們的生活習慣?!?/p>
可惜當時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現在懂了,但殺豬刀已經毫不留情地謀殺了我不知多少歲月。
你若能夠主動選擇讓自己多點磨難,比如吃一點學習的苦、健身的苦,雖說可能一天比一天難,但在未來,你一定會一天比一天簡單。也比那些被生活被動給予磨難的人,更容易獲得幸福。
004 ? ?所有失敗的根源,都源于過于樂觀的期望值
你經歷所有的失敗和放棄,都是你樹立過高期望值而導致的
說到半途而廢,我們都不陌生,那么,我們為什么會半途而廢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你在做的過程中,沒有得到你所期望的結果。所以,你開始否認自己的能力,或者是興趣,接下來你懂得。
村上春樹為什么能一堅持就是23年呢?原因有三:
其一、因為喜歡,沒有人可以把不喜歡的事情,堅持很久,即便堅持了,心里也是扭曲的;
其二、因為期望值不合理,所有的失敗,都源于不合理的計劃和目標。我們很多人看不上每天進步一點點,都希望一飛沖天??墒獠恢?,無論成長還是成就,都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積累而成的。
其三、因為注重過程。我們很多人喜歡把注意力聚焦在目標愿景上,而非執行過程上。但一個人過于聚焦目標愿景的時候,他的大腦就會給他一種已經達成的假象,從而讓他喪失了前進的動力。
如果你想要避免失敗,不妨從這三點開始:喜歡它,設置合理目標、注重過程。
005 ? ?如果你要改變人生,首先要改變的是你的人格
培養人格是通過執著的反復改變或扭曲自己,形成新的形態融入血液,然后成為人格的一部分
人格是如何形成的?簡單說你的習慣就是你的人格。一個人擁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擁有什么樣的性格,性格就會折射出一個人的人格。
比如,路邊防護欄倒了,能夠扶起來的人,心中自然有自己對待世界的標準和態度,這就是一個人的社會人格。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培養,但很少有人會去想著培養自己的人格。記得富蘭克林有13個習慣,其中包括:食不過飽、勤儉、整潔等等,這13個習慣疊加起來就是富蘭克林用習慣培養起來的人格。
很多人都說學習沒有效果,事實上不是學習沒有效果,而是你沒把學到的東西,變成你的行動,然后再轉化為你的人格。如果你嘗試把你所學的東西,從行動培養到習慣,最后形成你的人格,你再看自己的時候,相信你一定能夠看到改變。
006 ? ?任何事情的成功,專注力是你必須修煉的人生技能
如果一個人失去專注力,即便他是愛迪生,也無法經歷1000多次的失敗而發明電燈
我非常喜歡村上春樹的這句話:“專注力是寫作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做所有事情不可缺少的,沒有它可能你做不成任何一件大事?!弊銐虻膶W⒘?,它是能彌補才華的不足和偏額的。
當我們都認為,別人的成功源于天賦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用笨辦法專注的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在我們還在糾結的時候,他們已經小有成就。于是,這些專注力強大的人,就變成我們口中的成功人士。
那么,如何培養專注力呢?書中提供了兩種方法,一是冥想,你可以從5分鐘開始,最后堅持到30分鐘。很多人把冥想想的很復雜,其實你只要坐下來,只關注自己的呼吸,每分鐘只呼吸4次就進入冥想了,時間越久專注力就越高。
007 ? ?所有的理想,離開了耐心的結果都不會理想
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耐心,擁有足夠的耐心你才能有足夠的成就
耐心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村上春樹在說,是什么成就了他寫作成績的時候。第一個說的是專注力,第二個就是耐心,而同樣獲得成就的李笑來先生,也提過:耐心是成功必備的元素之一。
曾經我看過一副漫畫,一個人拿著鋤頭在挖鉆石,但是在離鉆石只有一厘米的時候,他放棄了,扛著鋤頭走了。他不知道只要再耐心的多挖一鋤頭,就能看見鉆石了。
記得馬云說過一句話:“昨天很痛苦,今天更痛苦,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在今天就痛苦的放棄了。”這何嘗說的不是耐心呢?
時代的飛速,讓許多人內心都跟著浮躁起來,所以我們喜歡速成走捷徑。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所有的捷徑通往的往往都不是成功的路。而我就是曾經走過無數捷徑的那個人,頭破血流才知道,這世上最害人的東西就是捷徑。
008 ? ?人智慧的高低,取決于你讓大腦它承受磨難的極限度
村上春樹一生都不斷的在挑戰他身體的極限,身體極限的突破是提升智慧最好的途徑
人的身體極限,在你突破的那一瞬間,它就變成了你身體里的本能和日常。但我們沒有多少人有勇氣去突破,因為我們都怕死,我也一樣。
每當打羽毛球心跳加快的時候,都想再堅持一下,可是真的怕猝死,所以就不敢過于挑戰自己的極限,是不是有點慫?
但是大腦不一樣,大腦越是突破,你越會發現,它好像是沒有極限的。在《最強大腦》中,大腦科學研究院的專家說到:看了這么多期節目,他們都不確定人的大腦是否有極限。
所以,大伙千萬不要像我這么慫,適度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和大腦極限,就會提高你的智慧和能力。
009 ? ?目標定在舒適區外,做事要在舒適區內
超過舒適區做事,原本感興趣的事情,也會變成一種壓力和恐懼
舒適區是近幾年來大家都熟知的概念,但是真正理解的人卻不多,為什么這么說呢?
很多人都以為要在舒適區之外做事,但舒適區之外,顯然是自己不會的事情,不會的事情就會讓人沒有把握和恐懼。所以大部分人在提升能力的時候,在舒適區外做事的效果都不明顯,甚至還失去了原本對這件事的興趣。
就村上春樹而言,他對跑步的熱衷無可厚非。但當他超出了他的舒適區,選擇參加超級馬拉松的時候,雖說是完成了,但在完成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對跑步失去了興趣,為什么呢?原因就是因為恐懼。村上春樹超出他的舒適區后,身體嚴重的不適應和反抗,讓他看見跑步身體就會產生排斥。
還記得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說的一句話嗎?要在能力圈內做事。那跳出舒適圈是錯的嗎?也不是,跳出舒適圈可以是一種結果。我們把這種結果拆分成若干個能力圈之內的事情,把它們做好做完,最后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最后的話:
很多人都曾經說過,知道這么多道理,卻還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事實上,如果你不知道這些道理,可能過的還不如現在。
為什么村上春樹能夠從一個普通的人,變成一個年年堅持跑完馬拉松的暢銷書作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可能有人會說,村上春樹意志力強大,其實意志力是一個偽命題,對于不喜歡的東西而言,即便像村上春樹這樣每年跑完馬拉松的人而言,也是無法堅持的。就像村上春樹跑完超級100公里馬拉松,雖然堅持跑完了,但之后對跑步的興趣卻大大下降了,經過很久的調整才找回最初對跑步的熱愛。
所以,導致人與人之間差距的,絕不是意志力,而是你的選擇。
很多人因為容易,而去選擇做一件事情,但是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因為價值,才選擇去做一件事情。
大部分成功人士都喜歡說一句話:“我們不怕苦,但怕苦的沒有價值;不怕累,但是怕累的沒有意義。”
試想一下,你每當選擇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因為容易呢?還是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