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的年紀依然會經常迷茫,才知道年齡對每個人來說并不能一概而論。
三十而立時依然很多人單身,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飄忽不定。
總覺得會遇到更有緣的人,不想將就,于是搭伙過日子,過一天算一天,哪天不想過了就分手,沒有任何糾紛。這樣心態的人各個年齡階段的都有,尤其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有生之年他們永遠找不到那種親密無間的感情,只會在對方身上計算著自己的得失,這樣的劣質情感稱不上愛情,所以更不敢走入婚姻,內心總在期待會遇到更合適的人。
工作上這山望著那山高,得不到的總覺得是最好的。做一份工作稍有不順就泄氣,不去想怎樣挖掘自己的潛力,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卻在四處張望,羨慕別人做的風生水起。于是轉行,轉了365行還是沒有找到一個天上掉餡餅的營生。
永遠看著別人的老婆好,永遠有比你掙錢多的人,如何平衡自己躁動的心,找到存在感?
四十不惑的年紀首先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婚姻的對象不是這世上唯一的一人,如果那樣,茫茫人海中相遇的機遇太渺小,終其一生也未必能尋找到另一半。愛的人應該是同一類型的人,只要符合80%的要求就不要太挑剔,剩下的20%可以慢慢磨合,說不定能帶來更大的驚喜。
事業對每個人來說并不適合。大多數人做的不過是個討生活的打工者,沒有喜愛,也沒有太多的厭惡。當金錢能滿足自己的期待值時,可以抵消工作的枯燥。如果真的熱愛某一件事,就盡其所能做到極致,哪怕暫且不能帶來經濟效益,也能滿足下自己的自信心,成為這個領域的牛人。收益只是個時間的問題,跟金錢無關。
人生如果只有七次機遇,那一定要慎重考慮好每一次的選擇是否是逆襲的機遇。眼光要長遠些,當看到別人做的好,你再動手去做可能已經抓不到紅利了;心胸要博大點,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全盤否定,只要還有人在做,就一定能收益,堅持做一段時間,總能找到突破口。相比堅持,重新選擇新的行業會更辛苦。
這個年紀已經沒有資本再去血拼,如果還有選擇權,要選個自己能做好并且不討厭的工作,有點自己的閑暇時間,做點真正喜歡的事情(不包括玩游戲、看電視、聊天)。親手做做手工,而不是什么都要買買買,用著自己做的物件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每當拿起時都會想到自己是怎樣一點一點創造了它,油然升起對逝去的時光美好的懷念,更珍惜當下與未來。
當羨慕別人大張旗鼓地轉換工作,那些做的風生水起的人教授別人怎樣斷舍離時,一定要相信,在他們舍棄過往時一定練就了一身安身立命的本領,現在的生活只不過是茍且而已。當你的一份微薄工資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時,千萬別意氣用事說走就走。那不叫勇氣,是不負責任。
詩意的生活永遠不在遠方,除非那里有等待他的人,對于我們大多數固定的家庭,詩就是眼前的生活。如果不能過好眼前,走到哪都一樣,如果不能成長,再大的歲數依然困惑。
能把平淡的日子過的詩一般的華麗,沒有執行力,夢想就永遠是夢,現實卻是需要用雙手不斷地打磨身邊的一切,最終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最怕自己的不努力成為不作為的借口,最怕自己年老時悔恨一輩子這么短,沒有做一件自己稱心的事,所以現在就敢于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用僅有的精力投入到美好的事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