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小我就是個“悶葫蘆”,沉默少言,不喜交際。
在村里路上,碰見熟人不知道怎么打招呼,任何飯局上我都坐得十分煎熬,不知道怎么聊天、敬酒,也不會夸人。
街坊鄰居都笑話我,對我爸媽說我們家養了一個女孩,那么文靜。我表姨叫我“給得殼子”(我們那邊的方言,形容人消瘦、沉悶)。在農村,像我這樣的男孩子,是最沒出息、最不被看好的、最不討喜的。
但所幸我懂事,家務活兒都自覺去做,很少讓父母操心,所以避免了被唾沫星子淹沒的命運。
盡管這樣,我還是非常自卑,總覺得自己很差勁,總覺得旁邊有人在笑話我。
就是這么一個性格,我依然安好無恙地度過了整個童年,如今長大了,我的內在性格并沒有改變多少,但我過得很快樂,生活并沒因此而發生悲催的結局。
02
大學時候,我們編輯部有一個學弟,性格特別內向,很多人說他跟我很像,但說實話,其實他比我還要內向很多。
很多次開例會,我點他起來回答問題,軟磨硬泡,他還是扭扭捏捏地很久才站起來,然后匆匆說幾句,就下臺了。
社團經常會舉行一些活動,希望大一的積極參與,但他卻很少參加,倒不是他不合群,而是他性格孤僻,不善言辭,參加活動對他而言很有難度。
我不喜歡批評人,身邊很多人說我是“爛好人”,從來不說別人壞話,盡說好話。的確是這樣,對于這位學弟,我很少批評他這種性格如何不行,將來出社會會吃虧的。
而我告訴他,當初的我,也跟此刻的他一樣,人都是會變的,只要你肯往好處變,總會慢慢變得優秀。
果不其然,大學畢業后,他在深圳移動公司上班,每天聯系客戶,跑業務,與各種人打交道,你想啊,曾經那么一個人膽小的人,突然變了一種性格,不得不讓人另眼相看。
這是一種很自然而然地改變,發自內心的改變,沒人逼迫,自己也不需要去迎合任何人,在社會上一點點闖蕩,經歷多了,自己自會慢慢成長。
03
有一位粉絲跟我說,公司有次團建,他差點喝酒喝死了。
我震驚了。我說,你這是有多么拼啊,喝酒差點把命賠上。
他說,公司所有人都在拼命給各位領導敬酒,給老總敬完,給副總,經理,部門主管,還有其他部門的一些領導。
幾瓶下去,他快虛脫了,他本身就對酒精過敏,一喝酒,就臉紅脖子粗,然后同事們都在一旁不停地勸酒,說:
“你行不行啊?是不是男人,才這么幾瓶就醉了?”
被他們“激將法”一刺激,于是他又狂悶了幾瓶,結果,“噗通”一聲倒地,被送進醫院搶救。
他之所以這么拼命,是因為他覺得公司那些領導身邊的紅人,大多是會喝酒,會巴結領導的人,如果他連個酒都不會喝,豈不是永遠是個普通人,不被人重視?
我室友也是,好幾次公司團建,回來直接噗通倒頭就睡,問他干嘛去了,他說喝酒去了,問他干嘛那么拼,他說別人都拼命在喝,自己不喝豈不是被領導看不起。
我有些無語。
難道為了得到別人重視,讓別人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我就得拿自己的健康去做賭注?
獲得別人的重視和賞識,方法有千萬種,你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口才,多與公司同事打交道,樂于助人......但記住,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健康或生命,去取悅別人的眼光。
這樣一點兒不值得。
04
我曾經無數次想要改變自己,買了一大堆演講的書,很傻叉的書,我按上面的去嘗試,結果,毫無成效。
這幾年,我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勵志電影,什么《阿甘正傳》啊,《天使愛美麗》啊,《當幸福來敲門》,諸如此類,不枚勝舉。
經歷一多,我慢慢接受了自己,不再傻逼兮兮地去逼迫自己去改變。
因為我知道,每個人生來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阿甘,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卻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比如艾米麗從小有心臟病沒上過小學,沒有朋友玩耍,但她總能微笑面對生活,幫助一些弱勢的人們。
我們每個人就像一棵小草,看似都一樣,其實大有差異,正因為有了這些差異,才造就了如此紛繁的世界。我們要學會接受這種差異,并給予尊重。
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完美之處,倘若你坦誠面對,你會發現,上帝給你這個不完美的東西時,還暗藏了一些閃光的地方。別人有了你沒有,但你有的別人也可能沒有。你要學會去發現它們,駕馭它們。
不管怎樣,還請你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親愛的,不要為了迎合別人,去強行改變自己。
就像黑金組合所唱的那樣:
如果有一天 我執著勇敢做自己
撿起夢想 面對荊棘 全都不去逃避
別人的感受 請原諒我無法顧及
我只想還給我真實的自己
愿你們活得真實,像曇花,哪怕一剎亦要快樂;
像荼蘼花開,即使結束亦要如期綻放。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