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寫小說卡文了,原因并不是沒有靈感,而是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改如何去把我腦中構思的情節完美的展現出來。我想起了玉玲老師推薦的《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秘密》這本書。今天做個PR吧,我對自己說。? ? ? ?
? ? ? 誰知一看起來就欲罷不能,快看完的時候才想起來今天還有任務要完成。書中講了一句話說中了我的心聲:很多人的小說都是“兩個面容模糊的人在一個空曠的地方講話”。作者提示了這句話中的三個關鍵字:面貌、場景和對話。
? ? ? ? 現在想想我寫的小說,面貌,有!場景,有!對話,有!但是我意識到一個問題,這篇小說是我構思出來的,這些構思在我腦海中翻來覆去了很多遍,已經形成了一個我想象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面貌、場景和對話都很清晰。只是我可能并沒有完全的把這個世界描述出來。
? ? ? ? 先說面貌,在小說中,面貌是指人的長相和內在性格,性格要比長相更加重要。我的小說寫到了第十一章,總共出現了5個人物,顧長東,小雪,夏小天,瀟灑面西風和天藍彩虹。其中顧長東是男一號,瀟灑是男二號。在我的人物設定中,顧長東是一個善良、忠誠、守信用、不拘小節的形象,而瀟灑是一個滑頭、聰明、交游廣闊且講義氣的形象。我是怎么處理人物形象描寫的呢?主要是對話,再加上一定的對人物語氣和行為的敘述。人物形象還算飽滿,但是和其他小說比起來,塑造的人物太少,讓整個故事顯得比較逼仄。
? ? ? ? 至于場景,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在已經寫出的故事中,能夠讓我這個作者有印象的場景只有2個,剩余的大部分故事都是發生在“空曠的地方”。并且昨天卡文也是因為在道觀中無法將那種陰森、凄涼的感覺帶出來,只能干巴巴的用一句“在大殿中”含糊過去。聯想到書中說的應該做到“情景交融”,或許我可以用寒風中的雨水,昏暗的大殿,破敗的四壁,供桌上淋濕的塑像等構建一個場景。
? ? ? ? 相比面貌和場景,我對于自己寫的小說中的對話還是比較滿意的。《小說家》這本書中說對話不僅僅是“日常對話”,“推動情節發展”的工具,還可以用來替代小說中的描寫、敘述、議論和說明。可能是我看的小說比較多吧,我自認為我寫的這十一章中,對話描寫還是比較成功的,一方面塑造出了一部分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做到了書中說的代替了部分敘述和說明。
? ? ? ? 我現在對于“先輸入,再輸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僅憑著一腔熱血和滿腦子的靈感是寫不出好小說的。寫小說不僅僅要有好的場景、對話和面貌,還需要有對敘述時間的安排,對人物內心景觀的深度挖掘,矛盾的抉擇,華麗的障眼法等等技巧等著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