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諾言社區9月的推薦閱讀書目是《離經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變世界》。這本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是沃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是谷歌最推崇的組織心理學家,是《異類》的作者馬爾科姆“最欣賞的社科作家”。我一向對商業之類的書興趣不大,對作者的這些光環和頭銜也毫無概念。然而今天拿起這本書,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作者的許多看法和觀點,打破了我們的固有思維,讀來十分有趣。
作者首先舉了一個例子:有人發現使用firefox或者chrome瀏覽器的員工,比使用ie或者safari瀏覽器的員工工作效率更高,并通過這一現象得出的結論,“在某種狀態下受害最深的人,卻恰恰是最不愿去質疑、挑戰、拒絕或改變這種現狀的人”。作者指出——將默認體系合理化,可以起到調和作用,這是一種情感上的止疼藥。就沃比帕克公司在網上售賣眼鏡的例子來說,人們之所以接受昂貴的眼鏡價格,是因為如果人們不認為“眼鏡價格昂貴”是一件合理的事兒,就會感到“花了額外的金錢”所帶來的痛苦,而這種自覺不自覺的合理化調和作用,使我們失去了改變現狀進行創新的意志——這真是一個思考問題的新鮮角度。
接著作者說,創新遠比想象的簡單。根源來自好奇心,對習以為常的事情進行質疑,用全新的角度去審視,有可能得出新的洞見。其次就是要積極的采取行動,對真正的創新者而言,從來不去嘗試比嘗試之后失敗更加令人遺憾。
作者也觀察到兩個有趣的現象:
1,很少有神童能夠在長大之后改變世界。這是因為神童們太渴望成就而固步自封,太看重已取得的成績而更加害怕失敗,從而不敢嘗試去做一些離經叛道的事情。反而歷史上那些最有影響力的人,很多在兒童期并沒有表現出超人的天賦。
2,真正改變世界的人反而是被“趕鴨子上架”的。比如:馬丁路德金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牧師,并成為大學校長,是情勢所逼,讓他成為了民權運動的領袖。米開朗基羅身為雕塑家,當教皇委派他做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兩年之后,才勉強接受了這一個艱巨的任務。當天使投資人決定拿出25萬美元投資蘋果公司的時候,創始人之一沃茲尼亞克仍然拒絕離開惠普,直到受到許多人鼓勵之后才改變了主意。——原來那些改變世界的偉大人物,頭頂并沒有耀眼的光環,他們比普通人多的,可能只是勇敢接受挑戰的勇氣吧!
作者接著說,要糾正一種錯誤的觀念,即創新需要冒風險。在一個常規的領域獲得基本的安全感,才有可能在另外一個領域進行創新。看來還是要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以后,再去心無旁騖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去實現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