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姑蘇水鄉,長于秦嶺腳下,飄落北美一隅。 生命之舟在蜿蜒曲折中前行,經歷過無數山高水長,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回想往事,許多記憶被流走的時間一點點侵蝕,變得撲朔迷離,難以尋覓。
?唯有對故鄉水的印象,似一面不停打磨的銅鏡,越來越清晰起來。
記憶中,在蘇州的老屋后面有一片竹林,竹林旁邊流過一條清清的小河。 早晨,沿河上學的小路上,幾個小伙伴總會撿起路邊的石子, 在河面上劃出連串的水花。 河道上常有搖櫓船經過,那位身穿藍印花布、頭戴藍方巾的女子一前一后奮力地搖著船櫓,在河面上劃出優美的水紋。 水紋輕輕地蕩漾開來,搖曳著河邊上的叢叢蘆葦,呈現出一幅很美的圖畫。
爺爺說這條河連著太湖,又通向大海,很長很遠。 那時我常常會望著河面出神: 它能帶我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嗎?
后來全家隨支援三線的大潮離開了水鄉,到了很遠的西北。 而后,我又被上山下鄉的洪流卷到了秦嶺腳下。在那段難忘的日子里,每到月光初上的時候, 組的男女知青們常常會聚在窯洞前的麥場里唱起憂傷的思鄉歌曲,一直唱到聲音嗚咽,淚水長流。
想家,想家! 瘋狂的鄉愁在尚未成熟的心境中不期然種下。
山腳下有一條小溪流過。溪水淙淙,清轍見底。 一日,組里的那位頗愛干凈的女生不經意說能在小溪中洗澡就好了。 幾個男生怦然心動,說干就干,很快在小溪中用石頭壘起一道河壩,形成了一座天然洗澡池。
于是,夏季每日收工之后,搶占這彎清水就成為男女知青間甜蜜的局部戰爭。 結局常常是沒有懸念的:? 一旦女生出現,男生們就會倉促地抓起衣褲,滿懷欣喜地落荒而逃。 小溪邊不知曾濺起多少飽含我們青春悸動的生活浪花。愁緒,也好像能夠溶在水中,隨小溪淡淡地流走。
大學畢業后跨洋過海,來到北美。幾經周轉,落在了美麗的密西根州。
密西根州位于煙波浩淼的五大湖區域,在其廣袤的大地上還散落著上千座小湖,堪稱水鄉。
來自水鄉,落戶水鄉,生命中似乎有一種必然的機緣。 幾年后在尋找新居的時候,心中執意要伴水而居。尋尋覓覓,終于在富饒美麗的諾斯小城找到了理想之地——一座臨湖的居所。
不管是平整如鏡的清晨,還是碎陽似緞的傍晚,房后的這片水面都給我帶來無盡的情思和快意。尤其是在余暉將盡的夏夜,坐在臨湖的陽臺上,泡一杯家鄉的碧螺春,看水中劃過的小船,望對面通明的窗欞和點點跌落小湖的倒影,恍若時光倒流,回到兒時的水鄉。濃濃淡淡鄉愁,也往往在此時從心底油然而生,節節瘋長。
故鄉,故鄉,今天的水是什么摸樣?
這幾年我經?;貒?,也常常在故里水鄉倘佯。不管是浩渺太湖,小橋姑蘇,流水山塘;無論是木瀆串巷,同里搖櫓,周莊走橋,去了,都去了。 醉了,也醉了。 但,在串串高掛的紅燈中,隱隱約約心中總有一個疑問在心中揮之不去:這,是我夢里的水鄉?
一日回到上海,妻說,到烏鎮看看吧。 出發的早晨,天上堆起了陰云。 到了烏鎮,停車上船。 當船穿過一片水面到達對岸時,我急切的望去,心里一驚,怎么這么熟悉?這不就是我夢里縈繞的水鄉么?!
一條青石鋪就的路面,安靜地沿著小巷向遠方伸去。 此時行人不多,小巷顯得非常幽靜。 兩旁的店面人家都是古樸的石木結構,透出一種清人心扉的古香。 走進一座店鋪, 在高高的桌臺上竟然看到一排兒時常見的那種泡滿各種青果的瓶子和粽子糖。 剝開一枚嘗嘗, 嘗回了幾十年的味道。拾級而上到了一座高高的石橋頂,低頭望去,正好一條搖櫓船經過。搖船的是位頭戴藍方巾、身穿藍印花布的女子。
女子左手握繩、右手把櫓,趨前傾后搖船的律動抖出一種無邊的風韻。 搖櫓末端所劃出的水紋象兒時那樣一波一波歡快地向兩邊散去,吻到了河床兩邊臨水而建房角下的石墻,愜意地平靜下來。 石墻向外伸出幾節石梯通到水里,恍惚間好像看到媽媽洗衣淘米的身影,那么遙遠,又那么真實,撩起我心中一陣陣悸動——
哦,我恍然大悟。 多年來尋尋覓覓,尋找記憶中故里水鄉的那種真實和寧靜,不就在眼前么?夢中多少婆娑迷離的場景在這里清晰起來。 記憶的碎片在這里碰撞、聚合,如煙火般在眼前綻放。
喲! 夢里水鄉到了烏鎮就成了真實的水鄉。在這里,夢已不再遙遠,記憶就在腳下, 就在這一條條高低錯落的青石間,就在在悠悠擴散的水紋里。
此時天空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雨點打在房檐,落在地上,卷起令人心醉氣息,漫卷濃濃的鄉情撲面而來,氤氳彌漫,醉了,真醉了!
懷著一種空凈靈動心情,漫步在雨中烏鎮小巷,我腳步輕輕,生怕把記憶踩碎,生怕把夢境驚醒。 我真想把在這里追還的記憶收起,把故土水鄉的氣息收藏,打包寄往遙遠的他鄉。。。。。。
想著想著,沿著石板路走到一處,陡然遇見一座獨特建筑。抬頭看,心中一喜: 烏鎮郵局。
原來在烏鎮還屹立著一座有百年歷史的老郵局。 仔細看去,老郵局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高樓,青磚砌成的前壁墻上有三個西式拱門裝飾,中間是一扇鑲有西式花紋的古老鐵門。大門左邊是一個古香古色的郵箱立在那里,像是在靜靜地訴說著這里的古老的傳說。走進大門,一種厚重的歷史撲面而來:古門古窗,古柜古凳,還有許多見證中國郵政歷史的陳列品,包括大清郵政地圖,郵差服裝等。
?更令人高興的是老郵局今天仍然營業,有美麗的水鄉名信片和烏鎮郵戳!?
懷著莫名的興奮,我仔細挑了張水鄉名信片,寫下水鄉烏鎮幾個字,鄭重地貼上一枚郵票,交到郵政柜臺后面的那位老者手中。老者拿起名信片仔細看看,“喲, 是寄到國外的?”透過鏡片對我會意地一笑,高高地舉起那枚烏鎮郵戳,結結實實地蓋在了名信片上。
那一記重重的郵戳,敲在古老的柜臺上面,更敲在了我的心中。??
一縷濃濃的鄉情從烏鎮郵局向遠方飛出,飛到大洋彼岸,飛到了我書桌的一隅。 這封蘸滿烏鎮氣息的名信片帶來的不僅是故鄉水的靈氣,更是無邊的鄉情。對于我,它象一條綿延萬里的管道,相連他鄉和故鄉,貫穿此水與彼水。
于是屋后的這面湖水也不再孤獨,心中的水鄉也不再遙遠。
從此每當傍晚臨湖品茗之際,從烏鎮帶回來的那種濃濃的鄉情總在心中涌動。 遙遠的記憶和情思總象湖中的小船所劃出的細細漣漪,在煙雨江南的情愫中蕩漾開來,在似水年華的意境里緩緩穿行。?
烏鎮,烏鎮,水情隨心寄,鄉愁一信牽!
(2013.9.30 于 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