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會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這本身就是磨煉人格的修行,這樣做就能磨煉我們的心志,促進我們成長。而通過這種心志的提升,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價值也能隨之提升。
稻盛和夫
一、我們為什么而工作
為什么而工作?工作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很多人是這么想的。他們認為,為了吃飯獲取報酬,就是勞動的價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義。
誠然,為了獲得生活的食糧,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這沒有錯。然而,我們拼命工作,難道僅僅為了吃飯這一個目的嗎?
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這是我的觀點。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僧人經歷長期嚴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夠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卻隱藏著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的巨大力量。
工作的意義正在于此。日復一日勤奮地工作,可以起到鍛煉我們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只有通過長時間不懈的工作,磨礪了心志,才會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每次與這樣的人接觸,就能引起我的重新思索,思索工作這一行為的神圣性。
同時我衷心希望,生活在現代的年輕人,你們承擔著對未來的責任,在工作中切不可好逸惡勞,不要逃避困難。希望你們秉持一顆純樸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時你們或許會感到疑惑:“工作到底是為了什么?”每當此時,希望你們記住下面這句話:
工作能夠鍛煉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二、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干,這一點很重要。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煉人格的“修行”。這樣說并不過分。
大約在十年前,我和一位德國領事對談時,聽到這樣的話:
勞動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求業績,更在于完善人的內心。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過工作來磨煉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說,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
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過每一天認真踏實的工作,逐步鑄成自己獨立的、優秀的人格。這樣的事例,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不勝枚舉。只要翻開偉人們的傳記,隨處可見。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于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他們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在給人類帶來近代文明的西方社會里,從基督教思想起源,“勞動乃是苦役”這個觀點相當普及。這一點在《圣經》一開頭的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中就表達得十分清楚。
他們是人類的祖先,因為偷吃了上帝禁食的果實,被趕出伊甸樂園。原來在樂園里他們不需要勞動,但遭放逐后,為了得到食物,他們不得不懷著痛苦的心情開始勞作。
在這個眾所周知的故事里,人們是為了抵贖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勞動”這種懲罰。于是勞動在人們的意識里成了一種負面的、否定的形象。
也就是說,對于歐美人而言,勞動本是一種充滿痛苦、讓人厭惡的行為,因而產生了近代的勞動觀:工作時間應該盡量縮短,工作報酬應該盡量增加。
不管從事何種職業,總是從早到晚辛勤地勞動。勞動雖然艱辛,但卻能帶來喜悅感、自豪感,并能讓人明白生活的意義,勞動是高貴的行為。
有許多優秀的工匠,只要專心磨煉技能,制造出賞心悅目的產品,他們就會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和充實;因為他們認為勞動是既能磨煉技能,又能磨煉心志的修行,他們把勞動看作自我實現、完善人格的“精進”的道場。
三、“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
話雖這么說,但我原本也不是一個熱愛勞動的人,而且我曾經認為,在勞動中要遭受苦難的考驗簡直是不能接受的事。
通過艱苦的勞動可以磨煉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養性,這樣的道德說教,同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我也曾不屑一顧。
不再發牢騷,不再說怪話,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當前的本職工作中來,聚精會神,全力以赴。這時候才開始發自內心并用格斗的氣魄,以積極的態度認真面對自己的工作。從此以后,工作的認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極度”二字來形容。
冬天越寒冷,櫻花就開得越爛漫。人也是一樣,不體驗痛苦和煩惱,就很難有大的發展,就不會抓住真正的幸福。這么想來,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正是我人生的起點,或許也正是我最大的“幸運”。
苦難和挫折是神賜予我的最好禮物。在逆境中堅持認真工作,拼命努力,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筑在這個基礎之上的。
不管是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不管自己處在何種境遇,都要抱著積極的心態朝前看,任何時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續努力,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