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有個老師,上課喜歡分組搶答,一組僅三四人而已。而我,大概得六七年沒有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當我顫巍地舉手并回答了問題時,一瞬間就像回到了小學時候。
曾經的我,成績可謂優秀,年少輕狂,上課必定是高高舉手的那個,充滿著莫名的自信。或許課堂的互動與思維的活躍也使我一直進步,被表揚的次數自然不少,不過逢人夸獎,或許由于從小被教導的做人要謙虛,不可驕傲,總會條件反射般地說:“哪里哪里,沒有啦!”,當然內心是無比喜悅與自豪的,但“我很棒”這句話則永遠也不會說出口。
有一次,來了個代課老師,一天看著我們班后黑板的全班簽名,說:“字如其人,我一個個來評價一下你們吧。”輪到我時,他說:“你是一個驕傲的人。”一瞬間我腦袋一片空白,驕傲使人落后這句話可謂根深蒂固,這評價一瞬間就扎了我的心。我立馬低下頭去了。說來也可笑,就這樣,從此我上課極少舉手回答問題了,害怕同學們說我驕傲自滿,被老師點名回答時也不再自信滿滿。低調卑微成為了我的作風。我成績感覺不再那么優秀了,一直在中等浮沉。
漸漸地,考的試多了,歷經的坎多了,見識過的優秀的人多了,自然漸漸沒了說“哪里哪里”的機會。偶爾幾次的優秀,也會自認為是碰了運氣而已,說“哪里哪里”自然變了心態,多的是對別人的欽佩與自我嘲笑。
可飄落的葉子是因為老了還是因為風雨呢?不知道是不是隨著人的長大自然而然就會變得內斂。內向安靜似乎成了我的標簽,我成為了路邊鼓掌的人,每一次回答問題,每一次走上講臺,甚至在多人小組中講話發表觀點,我都會緊張得發抖,事后卻總感覺每次說出口的話遠不及心里所想的,世上最可惡的三個字大概就是“本可以”了。
上了大學,的確,是另一個世界,但絕不是之前老師常說的“上了大學就輕松了”。一天到晚好像都在忙,無論是對于學習還是社團,但回想起來還是感覺莫名的空虛。或許,最怕的是就是碌碌無為了吧。有一句話說,不要用你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或許我,該找的就是那屬于自己的戰略,尋找一條讓自己優秀的路。我并不是雞湯的追捧者,卻挺喜歡一句反雞湯的:夢想是要有的,萬一見鬼了呢。想著大學改變一下自己,就逼著自己進了社團,負責了一些活動項目,課程的要求還有不少的pre,漸漸的敢在一群人面前講話,當然,說話前腦袋中千萬次演練時免不了的,可越想卻越模糊,到頭來不過虛驚一場。
這么多年來,我漸漸成了一個表面安靜,心理活動卻一堆的人,俗稱,悶騷男。縱使心中千萬只草泥馬奔騰而過,有的也只是臉上的漠然。然而,遺憾的是我并不擅長主動與人交流,真正能聊得嗨的朋友屈指可數。我似乎失去了習慣優秀的機會,卻一心渴望著優秀。
好多個夜晚,輾轉難眠,躺在宿舍的床上,突然想到在過了快一半的大學時光里,好像自己一無是處。績點不高,性格也較內向,身無一技之長,瞬間對并不遙遠的畢業感到莫名的慌張與迷茫。未來畢業的自己也不過就是個一本學校的畢業生而已。自己足夠優秀去面對未來嗎?足夠優秀去面對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嗎?我不知道。
不過,知道我逐漸通過一門門考試考取了一些資格證,我能很負責的完成社團的任務,策劃好一個個活動,我與他人交流時敢直視對方眼睛了。這些好像都是在驀然回首間發現的。尋找一條叫優秀的路又似乎顯得不那么必要了,我要做的就是把現在的事做好,雖說夢想是要有的,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夢想是什么,好像現實冥冥中就會推著你一步一步向前。
過了二十歲,時間過得好快好快,應該說一天天的時間對我越來越重要了。我不知道接下來的十年會發生什么,但毫無疑問的,這會是重要的十年,是成家立業的十年。或許我們不能將時間花在選擇哪條路更優秀上,這樣只會讓迷茫的大多數人更浪費時間,走好自己當下的路是個更好的選擇,或許它比較漫長,比較崎嶇,但殊途同歸,終點必將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我們都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我一直相信未來的日子會清風正爽,陽光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