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慶假期旅游計劃的第二個重要的景點就是龜山漢墓。第一天在徐州博物館,看了龜山漢墓出土證明墓主人劉注的銀制私印章,還很遺憾這個寶貝,不是應該在龜山漢墓博物館嗎?
我們今天來到迄今2300年前的龜山漢墓,進入前廳看到展柜里的文物都是復制品,還有些覺得可惜了,但當我進到古墓里,立即就被這個古墓震撼到,其實這個博物館最大的寶藏,不就是龜山漢墓博物館本身嗎?精美絕倫且完全無法復制。哪怕使用今天的科技技術,也需要花費難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古人是如何修建這座古墓,真是一個難解之謎。
今天徐州天氣預報36℃,在10月份真的是很少見,天氣炎熱異常。我們鉆進古墓中游覽,古墓里的溫度適宜濕潤,讓人很舒服;難得有這一份古墓涼爽。
龜山漢墓位于江蘇徐州市鼓樓區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為兩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墓道,墓室由人工開鑿而成。
龜山漢墓墓葬東西長83米,兩條平行的甬道各長56米,南北甬道之間相距19米,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幾乎將整個山體掏空。共有15間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臥室、客廳、馬廄、廚房一應俱全,井然有序,是一座地下宮殿。
塞石在龜山墓外堆放著大量長方形巨石,它們是用來填充兩條甬道,防止盜墓的。這些巨石每塊就大約七噸重,很難移動。
在兩千多年前,生產力極其低下,對于工匠是怎樣把重達幾噸的“巨無霸”送到甬道里的以及還要分兩層緊密疊放的問題,一直引起人們的質疑。
1992年,工作人員準備把南部甬道塞石拉出墓外時驚訝地發現,甬道內的上下兩層塞石接縫非常嚴密,兩層巨石之間甚至連一枚五分硬幣都塞不進去。氣勢恢宏的劉注夫婦墓就是由這些塞石封堵于墓室之中,這些巨石不僅體積龐大,數量還達到了26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