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順視點]:這個官司怎么斷?
據(jù)初高中招生學校反映,多數(shù)民辦學校學生招考時分數(shù)不錯,一升入初中或高中,考試成績一次不如一次,所在班主任甚至揚言:民校就是打時間戰(zhàn),死扣往死里扣,對孩子智力掠奪性開采,因此升學分數(shù)含金量不高,學生潛力不大……還有的建議提高招錄民校學生分數(shù)線……
而生源所在民校教師并不認帳,我送給你的學生成績不錯,一年之后學生對學習無興趣,成績下滑,責人在我們嗎?責人在現(xiàn)在所任課教師……
我在思考,未課改的民校學生升入初中、高中后,多數(shù)成績?yōu)槭裁聪禄瑲v害?癥結何在,?有無破解策略?
為此,我專門找相關雙方教師、學生談話并到學校調研,這的確不是個偽命題,有相當普遍性,出現(xiàn)這種局面,責人在誰?挨打板子打向誰?
我的觀點是,生源方、招錄方雙方都有責任,應該各打五十大板。
理由是:
對生源方所在民辦學校來說,一是由于保生原因,多采用“哄學、騙學”外驅動策略,沒有采用“培養(yǎng)學生真正對學科、學習感興趣的”內驅動策略;二是多數(shù)民校對學生吃喝拉撒睡尤其是學習生活提供全方位無微不至的包辦服務,學生無主動性,等靠要喂食己成常態(tài):三是為了所謂升學率,多數(shù)民校采取喂食、搶跑、抱著學生走等急功近利學習策略。
試想:若對學生六年(三年)過度包辦、抱著走、喂食、誘學,升入初高中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自律意識、學習興趣、學習方法低能也不足為怪了。
對招錄學校來說,也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面對”圈養(yǎng)”民校學校,沒有過渡直接采取”放養(yǎng)”,不出問題才怪;二是明知民校學生多被動學習、無計劃、無方法學習而不采取相關干預措施,一味抱怨管用嗎?三是對搶跑、抱著走的學校學生,,對一知半解、吃老本學生未提醒、預警,待既成事實,后悔晚亦。
善意提醒:對咱民校來說,從一味追求高升學率,到還要追求綠色分數(shù),能持續(xù)發(fā)展、有后勁含金量高分數(shù);追求所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高、有遠大目標、高遠志向。
立足六年(三年),著眼十六年,前瞻六十年,為孩子終身發(fā)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