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彌勒突然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前曾試圖引導她繪畫,但是在她很小的時候,對繪畫沒有表現出什么興趣,完全是隨意涂鴉,無非就是一些線條而已。稍大些會畫圈圈了,但似乎也提不起興趣。還經常讓我給她畫這畫那,她就在邊上看著,絕不親自動筆。
我意識到,她不想畫的時候我不能強迫她。
突然有一天,她拿著筆畫了很久。 她畫的時候還時不時后退幾步觀察,再添上幾筆;有時還踮起腳尖畫畫,最后,自己搬了凳子爬上去接著畫。看孩子如癡如醉,很享受創作的樂趣。我驚喜之余,趕緊悄悄地錄了很多她作畫的短視頻。我想,若干年以后她再看到這些幼年的視頻,也許是父親為她準備的世界上最好的禮物之一了吧。
興奮地給曉曉和珺澤老師發了短視頻和照片。
曉曉說:“我居然看出來了,哈哈哈!老鼠、八爪魚、螃蟹……娃畫的開心就好!孩子長大,能專注的時間更長!”
是啊,孩子繪畫的時候有提到畫了小老鼠。
珺澤說:“你給她這么一面墻真好!感覺到她自由創作的喜悅啊!好像花兒生長開放。”
嗯,繼續引導她繪畫的興趣,保持她的童真但不約束她的想象力。我雖然畫得不錯,但不會教她或約束應該怎么畫,因為每個孩童都是天生的抽象派、印象派藝術家…要知道,畢加索曾經說過:“我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小孩子那樣畫畫。”
那些所謂的簡筆畫,我絕對不讓她照著畫。家里也沒有。讓孩子遵循自己的內心,自由地繪畫。因為,過早指導孩子繪畫,會影響孩子的創造力,扼殺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自由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繪畫表達出來,雖然畫作用大人的眼光來看很稚嫩,但也能打動觀者的心,孩子也能由衷體驗到表現的滿足,這是人生的一種樂趣,體驗到藝術所帶來的欣喜。孩子的這種樂趣不能被剝奪。
珺澤對孩子繪畫的意見是:
等孩子自由繪畫到8、9歲,再給孩子找個好老師學習。 你可以不教,但跟孩子一起畫挺好的。 慢慢可以引入多種材料。 顏料(各種),蠟筆,彩色筆,油畫棒,拼貼,宣紙墨汁,等都讓孩子嘗試。但不用著急,有得玩呢。
發小給了我一篇關于兒童繪畫的帖子,其中的觀點,我深以為然。而且,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和這篇帖子的觀點不謀而合,主要就是以下幾點:
不能要求孩子進行程式化的臨摹,那樣會將孩子學習繪畫引入誤區。
不能用大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的畫,是要“聽”孩子的畫所表達的東西,理解她在畫中所訴說的內容,而不是看她畫得是否形似,更不是看落墨用筆、敷彩上色、構圖章法……
孩子繪畫的意義,是通過讓別人“聽”才得以體現。大人要學會聆聽,聽孩子講述自己的畫所表達的意思。
謝謝珺澤老師和曉曉老師,還有我的發小。和孩子一起享受畫畫的快樂!讓心靈自由奔跑吧!
彌勒兩歲十個月。